在这场全国人民参与的疫情阻击战中,总有一些铿锵的话语让人感动,总有一些温暖的瞬间令人泪流满面。在疫情的攻坚时刻,他们扛起了责任,披上了战衣,义无反顾地为了生命和爱战斗。他们是这场战“疫”中的最美逆行者,是城市中的平凡英雄。为了铭记这些英雄的故事,3月16日起,内蒙古新闻网新媒体联合天津津云、央视频、中国日报网、长江云、长城新媒体、黑龙江日报新媒体、红网、大河网、华龙网、中国甘肃网、云南网、正北方网、云上恩施、杭州网、胶东在线、厦门网、金羊网、宁夏新闻网等全国各省市新媒体,共同发起“中国战‘疫’中的感动”主题报道全国联播活动,共谱“群英谱”,致敬“逆行者”。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春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作为媒体人更应如此。”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春与内蒙古第四批援鄂医疗队一道南下湖北。他主动请缨,逆行连日来笔耕不辍,通过内蒙古日报社的融媒体平台和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十三先生手记”公布前线战疫的实况。“坚信不管黑夜有多漫长,春光终会破晓。”
天津市宝坻区西环路的网格长杨树功
“大家都说我‘神奇’,其实也没什么,这片社区是我的阵地,我得坚守住我的阵地。” 天津市宝坻区西环路的网格长杨树功和同事们负责功辖区人员的全面摸排、社区门口的值守检测、疫情防控的宣传教育、公共区域的消毒杀菌、居家隔离人员的上门服务……作为网格长,他还要收集汇总数据和解决问题。大家都说:“有老杨在,什么事都能解决!”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第三梯队隔离区的护士长温祺
“厚厚的防护服下,无法分辨对方,但我知道,你是我的战友!”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第三梯队隔离区的护士长温祺一直忙于组建隔离病房已经好几天没有回家了。69岁的老母亲病倒了,她因为工作原因一直没有时间探望。温祺真也是拼了,第一天就进隔离区呆了10个小时。48岁的她双脚肿的像面包却还在坚持。
河北省遵化市中医医院护理部干事张晓静
每次上岗,河北省遵化市中医医院护理部干事张晓静第一件事就是要进行点对点交班,交完班便开始查房,她每天六个多小时连续工作却一刻不停,真正诠释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当看到有的患者一天天在变好,她的心都‘化’了:“再苦再累,这一切的努力都值了。”
河南省信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室工作人员常雨花
1994年出生的常雨花是河南省信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室工作人员,从事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疫情发生后,她负责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显微镜下追踪病魔,需要非常细致准确,精准判断,任何一个环节有疑问都要重新检测。 奶奶去世时她还在实验室。“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浙江省杭州的美团外卖骑手姚权刚
“我只是做了点有人情味的小事。”疫情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每个人变成了一座“孤岛”。每天傍晚、清晨,美团外卖骑手姚权刚会准时在小区业主群里发消息:“邻居们好,明天我将继续帮大家去超市采购,隔离的安心在家里呆着,要买啥和我说。” 美姚权刚是连接“孤岛”的船,用物资与人情味重新连接每个家庭。
更多感动故事回顾
第一期:中国战“疫”中的感动|一袭白素衣,一双纤纤手,一颗炽热心!
第二期:中国战“疫”中的感动|危险是肯定危险,但国家有难了,我不冲锋谁冲锋?
第四期:中国战“疫”中的感动|疫情不退我不退!卯足干劲,坚守到底,直到迎来胜利的曙光!
第六期:中国战“疫”中的感动|选择学医,就注定了我们不一样,穿上白大褂,就要冲在最前线!
第七期:中国战“疫”中的感动|我相信过世的父亲会支持理解我的选择,我不想当一名逃兵!
第八期:中国战“疫”中的感动|延迟婚期,等战疫结束,再来做最美新娘
第九期:中国战“疫”中的感动|那个24小时“在线”的他,倒下了……
第十期:中国战“疫”中的感动|让人们都能吃上那口惦念已久的热干面……
第十一期:中国战“疫”中的感动|等疫情结束了,一定要带着家人来武汉游玩,爷爷请你吃武昌鱼
第十二期:中国战“疫”中的感动|你去湖北支援,我来守护我们的城。临别前让我再抱你一下,10秒就好!
第十三期:中国战“疫”中的感动|以绣花的精细和耐心织好社区防疫第一道安全网,让疫情 “格格不入”
第十四期:中国战“疫”中的感动|这是和时间赛跑,争夺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患者的生命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