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让市民乐享美好生活——锡林浩特市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纪实
内蒙古新闻网  20-04-23 10:02  【打印本页】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去年以来小区环境开始大变样,以前的脏、乱、差都有了很大改观,而且在入冬前,我们小区免费做了外墙保温,室内温度至少提升了3℃至5℃。”近一年来,居住在锡林郭勒盟农行小区的乌女士逢人就说所住小区的变化。她的这份获得感幸福感,源于锡林浩特市对老旧小区开展的整治改造工作。

  为解决老旧小区规划不合理、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完善等问题,锡林浩特市结合自治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出台了《居民住宅区环境整治改造管理办法》。多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对全市28个小区和35栋零散楼栋实施了环境和节能改造,重点对老旧小区的屋面防水、电路、燃气、管网、道路、照明等设施进行改造。此外,对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私搭乱建、圈占绿地、僵尸车、楼道堆放杂物等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近年来,获得感、幸福感倍增成为市民们最深的感受,大家纷纷表示:“小区内安装了健身器材,安防监控实现覆盖,草坪、树木等绿植面积逐年扩大,巷道、楼宇之间变得整洁了,小区陈设也都变乱为整,就连电动车充电设施这样的小细节都能考虑到,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就是满满的获得感。”

  一座城市,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居民小区亦如此。锡林浩特市从明确管理职责入手,建立了市政府、房产局、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四级管理体系,全市6个街道办事处均成立了物业管理科,社区下设物业管理服务中心,物业管理工作不断向基层一线延伸。同时,不断强化联动执法,将杭盖街道办事处和楚古兰街道办事处作为综合执法进小区试点单位,设置执法中队负责辖区住宅小区的联合整治工作;其余4个城区街道办事处的住宅小区,按照有无物业企业管理区分,分别由房产局和辖区街道办事处作为牵头部门,规划、城管、公安、消防、交警等部门明确1名分管领导和2名执法人员,建立了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由牵头部门统一调度,形成了“属地管理、部门履责、联动执法”的工作格局。

  据锡林浩特市房产局物业与维修基金管理科科长褚胜全介绍,锡林浩特市以信用档案系统为载体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管理,每半年发布一次“红黑榜”。去年,将1家物业企业列入“黑榜”予以清退,而对列入“红榜”的企业,将在物业项目招投标、创先评优中加大推荐力度。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市263个住宅小区中,实施物业管理的有205个,物业企业管理覆盖率达到78%。58个未进驻物业企业小区中,43个小区由辖区街道办事处的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实施准物业管理,15个小区由居民或开发企业自管。

  锡林浩特市冬季寒冷漫长,供热期长达7个月,供热关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事关民生、事关群众冷暖的大事。“修好了!”2月18日,供热抢修队的工人们在成功修好锡林浩特市丽景花园小区东侧一处管道漏点后,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时他们已经连续工作了11个小时。针对采暖期内供热庭院管网或地沟管网发生跑冒堵漏情况无人管理、无人维修的情况,锡林浩特市从2018年开始,成立了4支专业抢修队负责抢修工作,保证居民的正常用热。除了24小时待命的抢修队员,不断推进的供热管网工程建设,让居民在冬天感受到了更多温暖,让草原小城更具民生“温度”。

  2017年以来,锡林浩特市利用供热管网改造PPP项目,新建管网76公里、换热站17座,改造了万嘉康城、元上源、广达欣城等40余个老旧小区的管网,完善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城区集中供热全覆盖。总投资2.4亿元的锡林热电厂2×350兆瓦热源项目已投入使用,锡林郭勒热电北方胜利电厂2×660兆瓦机组配套供热管网工程项目也将于今年10月投入使用,可实现集中供热建筑面积1387万平方米。届时,这两大热源将成为锡林浩特市的供热主力。同时,完成锡林热电厂与北车热源厂、锡林热电厂与二电厂等三项供热主管网连通工程,做到了各热源厂互联互通、相互备用。

  “2018年,锡林浩特市建立了供热运行参数监控平台,实时监控5家供热企业的供热运行参数,可以保证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和企业进行沟通,保障居民的供热。”锡林浩特市供热办副主任仝建工介绍,除了供热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督外,居民还可通过12319平台进行投诉,这样的双重监督体系能更好地督促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供热服务。此外,锡林浩特市建立了“心系冷暖”“市政管网联络群”“供热工作群”等微信群,群成员有市委、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和供热企业等人员,多方面拓宽了投诉渠道。“随着近年来供热质量的不断提升,投诉数量从以前每年的1500多件下降到现在的700多件,还有很多居民为我们送来锦旗,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仝建工告诉记者,前几年大业金河湾的一位居民因供热问题对他颇有微词,如今也是这位居民带头给他送了锦旗,两人还成了微信好友。

  这两年,广大市民日益提升的文明素养让市民赵女士感受颇深。住在动植物科技园附近,她每天都去园内散步,近一年来看到越来越多养犬的市民开始牵绳遛狗,身边文明养犬的氛围正在形成,“前几年遛弯时,经常会被突然窜出的狗吓到,虽然不怕狗,但不牵绳的狗还是会给人带来困扰。现在这种现象越来越少,大部分养犬的市民都自觉给狗戴上嘴套,套上牵引绳,还随身携带清理狗粪便的工具。”赵女士看到的积极变化,离不开锡林浩特市持续开展的违法违规养犬专项整治工作及文明养犬宣传。

  锡林浩特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综合执法大队副队长苏建军介绍,2017年以来,锡林浩特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抓捕流浪犬、无主犬及整治不文明养犬行为专项行动,去年共计对遛犬不拴绳行为作出行政处罚87起,抓捕流浪犬送至流浪犬收容中心233只,“现在养狗的人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狗患’问题,这也逐渐成为影响城市文明的一个问题,通过整治和宣传,不仅能规范养犬行为,也能提升市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今年3月以来,城管执法队员采用错时执法的工作方法,加大对流浪犬、无主犬活动地点以及小区、街道和人员密集区域的巡查、宣传力度,“早上七点到十点半,下午五点到晚上八点半,是居民遛狗的高峰时段,能更好地开展文明养犬宣传,提升市民文明养犬意识。”苏建军告诉记者,目前全市90%的市民文明养犬意识显著提高,值得关注的是养犬人之间相互监督文明养犬的自治模式也在慢慢形成。

  让居民家里都暖和、让小区环境更优美、让文明素养内化于心……这些无不体现着这座城市的态度和精神,锡林浩特市从细小处出发,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落脚点,没有铺天盖地的标语和口号,有的是老百姓生活方方面面的改善,以及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笑容。现在,一幅幸福而美好的生活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耿敏)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