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微风吹绿了乌审草原。时隔两年再次来到乌审旗图克镇图呼勒岱嘎查,见到敖特根脑日布,不变的是小伙子腼腆的笑容,不同的是在不懈努力下,敖特根脑日布拥有了占地7200平方米属于自己的厂房。“我们的乳清饮料和乳酪饮品通过了食品生产许可SC认证,这是本行业在内蒙古自治区内的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有了‘入门许可’,我们的产品就可以进入大型连锁超市等销售点,与更多消费者见面。”敖特根脑日布愉快地和我们分享他的劳动成果。
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敖特根脑日布在大学就读期间,常常带着家乡的酥油、酪丹、牛肉干等特色食品和同学们分享,草原的美食总会让同学们赞不绝口,那时的他虽然自豪,但还没有为这些特色美食做进一步推广的打算。
2014年,敖特根脑日布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工作闲余,在各大商场、超市购物时,他发现市场上销售的黄油似乎没有任何一个叫得出品牌的国内知名产品,这一发现让他意外,想到之前同学们对自己家乡的黄油和其他乳制品的高度认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里渐渐清晰。2015年10月到2016年4月,经充分调研,敖特根脑日布的判断得到了印证:根据USDA(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农产品报告,印度黄油销量为4500千吨,欧盟黄油销量为2000千吨,美国黄油销量为798千吨,中国的黄油销售量548千吨,居全球第四位,而目前国内销量前十的黄油当中没有中国本土品牌。
2015年11月,敖特根脑日布在上海参加了创业培训并参与了同时举办的黄油品鉴活动。敖特根脑日布带来的黄油,无论是色、香还是味道,都得到了品鉴者的积极认可。这让敖特根脑日布心里有了底气。
2016年1月,敖特根脑日布又带着400多瓶黄油飞到了美国密苏里州,对美国本土市场做了一次实地调研,当地居民对敖特根脑日布带来的差异化食品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认可。2016年4月,敖特根脑日布的牧名食品有限公司在乌审旗图克镇应运而生,首款同名产品“牧名”黄油也正式与消费者见面,同时,生产黄油过程中产生的两种饮品乳清和乳酪也面世了。
为了最大限度保持黄油的原汁原味,敖特更脑日布一直坚持采用传统工艺制作奶制品,但是这样一来,产品的产量就受到了限制,而且由于产品不含任何添加剂,保存起来比较困难。这是敖特根脑日布当时面临的最大难题。
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就自己摸索,没有现成的制作工艺就自己设计。敖特根脑日布大学学习的工业设计专业这时派上了用场,修改、打磨、完善……一年的时间,敖特根脑日布完成了工艺流程设计。2018年全年、2019年上半年,敖特根脑日布的厂房、生产流水线开始施工并建设完成、投入使用。“目前我们的产品主要以内蒙古的市场为主,除了在乌审旗本地销售,也销往东胜区、康巴什区和伊金霍洛旗。下一步,我们想向周边城市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榆林市等开拓市场。”敖特根脑日布说。
公司一天天走上了正轨,敖特根脑日布从来没有忘记自己当初开发本土特色产品的初衷:让家乡的、民族的、传统手工制作的乳制品进入更多人的视野,让草原上的乳香飘得更远。“我们的定位一直都是要做精品,而且要以高于有机产品的标准来生产,现在公司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牧户+贫困户’的模式发展,嘎查的合作社里112头奶牛为我们提供基础奶源,同时从周边合作的25户农牧户那里我们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4元的价格收取鲜奶,还有两名贫困户在公司打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周边农牧户发展,为家乡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敖特根脑日布介绍。
2019年,敖特根脑日布公司生产的黄油被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厅评为内蒙古“名优特”产品;2020年,黄油、乳清、乳酪干三种产品被评为农业部国家级“名优特新”产品。“我们今年的目标是建设Grass-fed(草饲)标准化养殖场,这是我们引进的理念,就是在自然放养的状态饲养奶牛,这样鲜奶的品质就可以保证。原料的品质得到保证后,产品的品质也就提升了。基于这个理念,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做落地的工作——可追溯体系的建设,从奶源入手,每头奶牛都有自己专属的‘身份证’,它的活动范围和轨迹都可以被追踪到。”对下一步发展,敖特根脑日布目标明确。(记者 贺晚霞 武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