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王华在莜面中加入开水,准备和面。新华网 石毅 摄
42岁的王华是土生土长的武川人,她从小就看着奶奶和母亲制作莜面,慢慢开始学习,经过长时间耳濡目染和练习,到十五六岁时已经熟练掌握这门手艺。此后,她一直在县城的饭店里搓莜面。两年前,她被评为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武川石磨莜面传承人。
一笼莜面,从和面到制作,再到上锅出笼,看似简单,但没有一定功夫和耐性是做不好的。和莜面、搓莜面、擀莜面……每一种方法、每一个步骤,王华都用心去琢磨。6月17日下午,在武川县一家莜面馆里,王华重复着自己每天都要进行的“搓莜面”技艺。
加入滚烫的开水后,王华用擀面杖搅拌莜面。新华网 石毅 摄
莜麦生长在高寒地区,性凉,因此在加工制作过程中需要“三熟”。一熟是磨莜面前要把去壳后的莜麦炒熟,二熟是和面时要用沸水把莜面泼熟,三熟是要用笼屉把莜面蒸熟。只有这“三熟”到位,莜面才好吃上口。
王华在和莜面。新华网 石毅 摄
王华说,和莜面还要做到“三光”,即面光、盆光、手光,这就需要讲究配水比例和揉面动作,只有这些方面掌握好了,才能轻松实现“三光”,做出来的莜面也就劲道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