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松山区大庙镇几百名党员干部挥汗上阵,在小庙子村北边的荒山坡上开垦出650亩土地,挖坑、栽苗、浇水……3万多棵果树扎了根、发了芽。在此之前,这里曾是一刮风就黄沙漫天的荒坡,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说:“没想到几十年长不出东西的荒坡地,眼瞅着就变成了花果山。”站在舒枝展叶的果树旁,全国人大代表、大庙镇党委副书记、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满怀期待地说:“再有3年,这片经济林就能挂果了。有了党建联合体的强大号召力,瘠地荒坡也能变成金山银山。”
近年来,松山区成立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联合体工作领导小组,结合示范点党建联合体运行模式、产业化联合体主导产业类型等具体情况,在14个乡镇都建立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联合体。各乡镇党委突出政治功能,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牵头成立党建联合体,切实落实好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联合体建设各项任务要求,农村基层党建这一“红色引擎”激发出越来越强劲的绿色发展动能。
历经数年发展,北虫草产量达到全国总产量的10%,每200平方米标准棚一年纯收益15万元以上;在5个合作社、4个家庭农场的带动下,蔬菜种植达3万亩以上,覆盖农户3000多户;在5个合作社、3个家庭牧场的带动下,年出栏肉牛3万头,覆盖农户400多户……2019年,太平地镇产业发展党建联合体交出了一份令人兴奋的成绩单。
在该镇牤牛营子村北虫草产业园区,几位棚户掰指细算,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只需建设单纯的生产棚室,消毒接菌和烘干室都无需自建,每个标准棚可节省前期投入10万元至15万元。同时,农户单纯负责生产,由一年四茬变为一年五茬,每棚年增收2万元至3万元。为发挥产业扶贫效能,园区为入园承租经营的贫困户每棚每年减免1万元租金,为贫困户提供了20多个园区就业岗位,每人每月包吃住收入2100元。所有投入到园区的扶贫资金,园区都按照8%至10%的收益率给全镇65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红,实现了贫困人口全覆盖。
太平地镇产业办负责人介绍,通过党建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共建,该镇进一步明确各村产业发展方向,确定了4个村园区化发展北虫草、6个村小区化发展肉牛、其他村基地化发展蔬菜的产业布局,并以三大产业为主线分别打造了以“党建联合体+产业化联合体+农牧户群体”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联合体,使党建链、产业链、富民链有效链接起来,引领全镇近4000户农户集中发展三大产业。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联合体建设益处多多,以前的分散经营、田间地头交易变为现在的5个产业园区和4个产地市场统一销售,实现了集中集约集聚发展。通过融合共建,一年多时间累计争取近1500万元项目资金投入三大产业发展中,极大助推了产业发展进程。与此同时,各共建单位各施所长,如北虫草菌种、品牌销售、肉牛和蔬菜产品质量标准等一系列难题也迎刃而解。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联合体有效地整合了全镇三大产业资源,实现了订单生产链接、股份合作链接、服务带动链接、金融保障链接,通过节本和增收两个渠道,使参与的农户获得实惠,解决了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的就业和增收问题。目前太平地镇贫困人口在三大产业发展中实现稳定就业的有123人,其他贫困人口全部以资产收益分红的方式每年获得固定收益1000元以上。
如何推进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实现产业升级、农民增收,2019年以来,哈拉道口镇按照市、区两级党委部署,以“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功能互补、发展互助”为原则,以党建联合体建设为抓手,推动全镇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融合共建,实现了党建与产业从“单兵作战”到“联动共赢”的融合发展。
该镇把全镇10个行政村、2个企业和镇直5家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联合起来,组建党建联合体,谋划产业发展,整合项目资金,提供技术服务和产销对接平台。在全镇240家合作社中,筛选出13家诚信经营、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和关联农户组建了蔬菜产业化联合体、经济林产业化联合体和养殖业产业化联合体。每一个产业化联合体都分别确定了龙头企业,覆盖了10个村4570户约1.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比例达到70%。
联合体成立以来,镇党委整合农牧、扶贫、发改等部门项目资金658万元,撬动社会资金2000多万元,在王家地村建设了设施农业产业园区,采取一托九模式,以王家地村为龙头,带动其他9个行政村共同发展产业。到目前为止,共建成68栋暖棚和237栋冷棚,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30万元。
按照集中集聚集约原则,松山区因地制宜打造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33个,明确了设施农业、肉牛养殖、经济林等16类主导产业,覆盖农户34196户、贫困户5653户,覆盖了全区46.6%的贫困户。党建联合体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完善服务,着力构建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组建了社会化服务组织14个,助推产业化联合体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党建强、产业兴、群众富的目标。(杨丛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