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草原音乐火了 和你一起“听”草原
 

  原标题:和你一起“听”草原

云飞在《星光大道》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乌兰图雅青城歌友会点燃歌迷热情。

阿穆隆的音乐范儿。

  当前,草原音乐火了。只要打开电视,“星光大道”“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我是歌手”“中国正在听”……各类综艺节目、各类荧屏赛事,都可以听到悠扬动听的草原歌曲,都可以看到草原歌手过关斩将问鼎各类赛事奖项。俄罗斯·中国内蒙古文化周的大型文艺专场演出,世界“非遗”马头琴、呼麦、长调在中国音乐学院等5所高校精彩演出……举凡草原音乐奏响,草原歌曲唱起来的地方,都会引起观众或者评委情不自禁的喝彩声。

  “草原音乐在国内外叫好又叫座,根本原因在于草原文化的无穷魅力。”自治区音乐协会副会长王晓弘如是说。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营养

  草原音乐旋律优美、气息宽阔、感情深沉、草原生活气息浓厚。追根溯源,大概可以厘清草原音乐的来路。

  隋唐时期,蒙古人的祖先生活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额尔古纳河流域,以狩猎和采集为生。作为狩猎民族的音乐,其基本风格为“古短调”。当时的音乐体裁主要有萨满教歌舞、呼麦、狩猎歌曲、英雄史诗、自娱性集体歌舞等。例如,科尔沁地区的萨满教舞曲《宝木勒赞》等。

  草原音乐受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变影响甚大,也可以说,从古到今,草原音乐几乎没有脱离生活而独自前行。

  公元840年,回鹘汗国被来自北方的黠戛斯人击溃,回鹘人离开蒙古高原中心地带,西向大举迁徙。蒙古先民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勇敢地走出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进入了蒙古高原中心地带。自此,蒙古人从狩猎民族转化为游牧民族,跨入草原游牧文化时期。蒙古人的音乐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基本风格转变为“长调”。当时的音乐体裁主要有长调牧歌、潮尔、合唱、马头琴等。例如,《牧歌》、《小黄马》等。

  鸦片战争以后,清廷对蒙古地区采取“移民实边”政策,生活在长城沿线一带的蒙古人,转而从事农业生产。随着生活的改变,长调民歌逐渐衰微,基本退出了蒙古人的日常生活。反之,新的短调民歌却蓬勃发展,并且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当时的音乐体裁主要有短调情歌、长篇叙事歌、胡仁·乌力格尔(蒙语说书)等,产生了长篇叙事歌《嘎达梅林》《森吉德玛》《碧斯曼姑娘》等。

  “从草原音乐的历史传承来看,它的每一次变革,都和历史发展、环境改变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当代草原音乐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扎根于生活,扎根于人民,没有根基,创作出来的作品便会因为脱离实际,给人无病呻吟之感。”王晓弘说。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比出健康 赛出乐趣
扎兰屯吊桥冬之美
首台火车票自动售...
“网络安全”进万家
海拉尔冬季自产蔬...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六小龄童内大说“西游”
驻守祖国“北大门”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