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赤峰市各项社会事业投入 56.8亿元,比上年增加17.4亿元,城镇累计新增就业再就业2.6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月提高125元,45万人参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比上年增加21.6万人,新建经济适用房32.9万平方米……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赤峰市各级党组织开展了“听民言、访民情、问民计”大调研活动,真正把学习实践活动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全市共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16342件,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解放思想凝聚发展共识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理念创新推动发展思路的创新,全市上下在事关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打开了视野,提高了境界。
赤峰市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关干部“进百乡、促发展、惠民生抓落实” 3项主题活动,整个活动指导有力推进有序,做到了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运用载体出成效。
解放了思想,统一了发展共识。针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重、停产半停产企业较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实际,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2009年上半年,全市经济整体上遏制了下滑趋势,出现企稳回升的向好态势。针对严重旱灾造成的影响,各级党委、政府把抗旱救灾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首要任务,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共克时艰,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去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77亿元,增长14%;地方财政总收入82.3亿元,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685元,增长10.5%。
为百姓解决急难愁问题
活动中,全市各级党组织按照市委提出的“带着问题下去、找到原因上来,带着课题下去、形成思路上来”的调研要求,普遍开展“听民言、访民情、问民计”大调研活动。
由于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城乡居民收入和民生事业投入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进一步增加,全市民生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2009年各项社会事业投入 56.8亿元,比上年增加 17.4亿元。城镇累计新增就业再就业2.6万人,劳务输出 10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 47亿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月提高 125元,农村牧区低保对象补助标准年提高180元。新建经济适用房 32.9万平方米、廉租房 13.4万平方米,收购、改建廉租房 3.8万平方米。全面开展农牧业保险工作,共投入财政补贴资金 1.5亿元,对遭受旱灾的农牧户理赔1.4亿元。
科学发展建立长效机制
全市各级党组织坚持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把解决问题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办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努力建立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市委常委会重点在制定机构改革方案、建立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农村牧区综合配套改革、理顺文化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 7个方面完善体制机制。全市在城市规划管理、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专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干部考核评价、行政问责、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基层组织建设等各个方面,共废除各项制度3904项,修改完善9338项,新立6995项,推动全市科学发展的机制逐步形成,做到了活动结束、制度存在,各种问题能够持续得到解决,人民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总体满意度达到98%以上。(记者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