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鲜光村日子过得好红火
 

  9月12日,记者一行驱车40多公里来到通辽市唯一的朝鲜族聚居村———科尔沁区大林镇鲜光村。刚一下车就听到一阵阵欢歌笑语,在村委会前的广场上,一场热闹的接力赛跑正在激烈地进行着,比赛场上欢呼声此起彼伏,加油声不绝于耳。令我们感到吃惊的是参赛的选手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原来,今天是鲜光村一年一度的老人节,村委会正在组织全村的老人过节呢。

  在村子里面转了一圈,眼前的景象更是让我们眼前一亮,整洁平坦的路面,宽敞明亮的砖瓦房,还有一排排太阳能路灯,村委会广场前矗立着一座在城市才能见到的大型LED大屏幕正在播放着优美的朝鲜族民歌,道路两旁种的沙果硕果累累,走进一户村民家,电视、电话、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房间收拾得干净利索,窗明几净。

  说起鲜光村的生活,村支书金辉钟满脸自豪。“我们村150户人家,490口人,人均收入38000多元。村里有文化站、草原书屋和文化广场。全村所有的老人都参加了医疗合作保险,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据悉,鲜光村是通辽地区唯一的水稻生产基地,由于鲜光村为朝鲜族聚居地区,多年来村民以种植水稻为生,“鲜光”牌水稻也由于朝鲜族独特的种植工艺在通辽市及东北周边地区远近闻名,形成了地方区域性的名牌效应。近年来,鲜光村充分发挥本民族的优势,全村有100多个年轻人去南韩和沿海发达城市打工,每年汇回来的打工收入就有1000多万,加上种植水稻的200多万的收入,全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金书记在高兴之余也有隐忧,村里的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后有的就不愿意回来,村里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也许几十年后,村子的人口就会越来越少。采访最后,金书记指着这片土地深情地对我们说:“我相信孩子们会回来的,因为毕竟他们的根在这里!”(记者 郑刚 陈春艳)

[责任编辑 刘宇峰 ]

塞北秋收忙
丰收的喜悦
少先队千人鼓号大赛
河套灌区玉米喜获...
寒露到 雾来报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草原深处的幼儿园
最英俊国王大婚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011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