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无线城市智领未来”系列报道之一
无线城市离我们有多远
当前,很多国家和城市都在建设“无线城市”。“无线城市”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关于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实践,也是振兴国家信息产业的新动力和新支点。作为城市智慧管理和市民数字化生活的无线应用平台,“无线城市”在促进“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产业经济转型、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惠民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所不在的无线网络,无所不有的内容应用,无所不能的智慧城市”,“无线城市”描绘的蓝图,会让城市更智慧,生活更方便!
刘先生是个“手机控”,每天早晨7:00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7:30出门前,会点击交通视频,了解一下路况信息;8:00准时到达办公室,打开常用工具,看一下日程安排,并迅速浏览一下时事新闻;8:30,处理邮件,开始一天的工作;十点多钟,有短信提示,家里的水电煤气该缴费了,于是登录“无线城市”轻松完成支付;吃过午饭,接到通知要到机场接一个重要客户,利用“无线城市”便民服务,查询了客户的航班信息,及时赶到机场;在机场等待客户的间隙,通过“无线城市”的惠民服务,订好了周末的电影票,并预约好下周体检的专家医生……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诸如刘先生这样,足不出户查询城市交通状况,随时随地浏览政府网站服务资讯,动动拇指订好飞机票、火车票……这种随心所欲更加智慧的生活方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随着信息化、移动互联网和“无线城市”建设,一个个移动互联的信息化触角,正由点连成线,由线连成面,勾勒出一个更加智慧的城市,一种智慧满溢的生活。
无线城市引领城市智慧生活
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从智能交通、智能楼宇到智慧家庭,从物联网、车联网、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到通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的“三网融合”,从电子政务、视频会议、电子社区工程,到各种无线惠民信息查询……“智慧城市”牵涉到方方面面,又惠及千家万户。
说到“智慧城市”,离不开“无线城市”的建设,因为它是“智慧城市”形态构建的重要骨架。要建设“智慧城市”,意味着有规模化的信息网络基础,有“杀手级”的信息化应用,有信息技术的创新驱动力,有清晰的运营模式从而达到政府、运营商、服务企业之间的多赢。而要实现这些,“无线城市”在助建“智慧城市”过程中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于“无线城市”建设,国家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引导建设宽带无线城市,推进城市光纤入户,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并推动以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为重点,实现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促进网络互联互通和业务融合。
针对国家“十二五”规划,各地纷纷将“十二五”发展规划推向部署实施阶段。各级政府与运营商之间也试图以更加智慧的应用为核心,以创新应用为动力,探索一种共建共享深层次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不约而同的是,以“无线城市”助建“智慧城市”已成为各地政府部门和运营商达成的一种共识,被列入很多城市的发展目标中。
在广州,为了响应“十二五”规划,以建设“无线城市”实现各领域信息化运用,建立国内第一个由政府主导,牵手运营商的无线城市官方门户网站——“智慧广州”无线城市门户网站,以推动市民、企业以及社会各界获得更加高效便捷的无线宽带网络接入和公共信息服务;在江苏,江苏省委、省政府将“推进‘无线江苏’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全省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作为推动当地经济转型升级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重点;在湖北,湖北省委、省政府也将“数字湖北”作为“十二五”规划中一项重要内容,“无线城市”被视为“数字湖北”的无线应用平台,以促进湖北“两化”深度融合,促进湖北经济发展转型和提升湖北政务信息化水平,从而实现信息惠民;在浙江,浙江省各级各部门也在大力推进“数字浙江”建设,实施信息技术倍增行动计划、城乡统筹发展信息化行动计划和信息产业振兴行动计划,以“无线城市”建设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智慧浙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今日,“无线城市”建设风潮已经刮遍神州大地,全国有将近600多个大中城市提出建设“无线城市”,在国内渐成产业链发展趋势。相信,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等行为的网络需求越来越倾向于“随时随地上网”的行为模式,“无线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是民意所向,也是大势所趋。
无线城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内蒙古自治区未来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产业发展不充分,农牧业基础薄弱,工业化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偏重,非资源型产业发展滞后;整区生产力布局较分散,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等。
因此,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内蒙古制订了自治区的“十二五”规划,确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型,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特别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约集聚发展,进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并且,在自治区“十二五”规划中还明确提到,自治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实现行政村通宽带,自然村和交通沿线通信信号基本覆盖;加快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广播电视、电信、互联网络三网互联互通;完善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深入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在“十二五”规划精神指导下,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构建多元发展多级支撑工业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内蒙古应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非资源产业发展,重点在化工、冶金、新型建材、机械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服装纺织和小五金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七个非资源产业领域,全力打造有特色的产业集群。
实现这些目标,必须要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加大力度发展“无线城市”,建设数字化的智慧型城市,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资源性经济向产业集群化经济转型。同时,通过“无线城市”建设,来带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带动商业模式的创新,并由此带动投资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从而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与服务创新。比如智能电网对电表、变压器、电缆、变电所等装备提出了智能化、网络化、标准化的要求;智能生活对智能家用电器等产品、装备的提升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而智慧交通、物流、医疗、节能环保等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必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经济转型和升级。
无线城市助力内蒙古富民强区
在自治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内蒙古“无线城市”建设正全面展开。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下称内蒙古移动)作为自治区信息行业的主力军,也成为自治区政府“无线城市”建设的主要合作运营商。
据记者了解,中国移动对“无线城市”的探索在2008年之前已经大规模展开。先是借奥运契机,在北京大力推进“无线城市”建设。之后厦门作为全国首批TD试点城市之一,开始试水基于TD网络的新型“无线城市”建设。随后,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建设开始在全国大规模展开,特别是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深圳大运会,更成为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建设和运营的试验场。
近两年,中国移动一直试图将3G、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纳入到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中来,“无线城市”作为个人数据业务和行业信息化集中展现及聚合平台,成为了中国移动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中国移动集团董事长王建宙曾表示,“通过无线城市的发展,将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政府服务市民的效率。未来人们将生活在物联网和无线城市构建的世界。”中国移动集团总裁李跃也曾公开表示,“建设无线城市已成为全球信息通信领域的大趋势,对发展经济、推动民生意义深远。”
正是中国移动集团高层对“无线城市”建设的重视,2011年,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建设在全国31个省全面启动,并确立年内实现“十类应用、百城达标、千万用户”等三大发展目标。中国移动一位高层向记者表示,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建设,希望最大限度争取政府支持,整合政府和行业资源,大力拓展市民生活信息化应用和智能城市管理应用。因为,“无线城市”建设,最终还是应用决定一切。应用既是展示载体,也是推广支点。只有优质高效、用户体验良好的应用,才能激发需求。而当需求越来越多,社会关注度、政府资源、产业力量才会随之被吸引进来,反过来促进应用的完善和丰富。如此一来,“无线城市”的建设才会进入良性循环。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鄂尔多斯、锡林郭勒、通辽等8个盟市政府也已经与当地移动分公司签订了“无线城市”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政企携手,来大力推进“无线城市”发展进程。内蒙古移动各盟市分公司也在各地“无线城市”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推出了针对校园、医疗、环保、公共安全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应用产品。截止8月底,其“无线城市”平台已经有23项应用服务投入使用。其中,公共事业类、生活服务类和交通类业务深受市民欢迎,访问量直线攀升。特别是公积金、医保、房产、车辆违章、客运等信息的查询以及电子影票等业务的日访问量已超万人以上。
内蒙古移动“无线城市”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未来,内蒙古“无线城市”建设,在“无线政务”方面将建设一个以电子政务为核心,以城市管理、行政监管、应急安全为重点的系统化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满足政府在城市管理、市政交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在“无线产业”方面将为产业提供一个丰富的信息发布平台,促进区域安防、物流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在“无线生活”方面将为市民提供随时、随地、随心的移动互联网服务,让市民的生活更丰富更便捷。通过以上三大类应用,内蒙古“无线城市”建设将围红“强政、兴业、惠民”三大发展目标,在全国各省市的政务、教育、商务、企业、就业、交通等各领域打造出了特色化、典型化的无线应用产品,树立起行业信息化的“标杆”。
无所不在的无线网络,无所不有的内容应用,无所不能的智慧城市,这一切正在改变着城市的未来发展。然而,在“无线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时,完成“无线城市”建设并不是终极目标,服务社会、便利百姓、提供丰富多彩的业务才是主要目的。只有基于这样的认知,我国“无线城市”的发展才能进入更加良性的循环。(通讯员苗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