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是一项寄托梦想和期待,凝聚关爱与奉献的公益事业,是共青团组织创造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品牌工作。
2010年以来,巴彦淖尔市团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借助社会力量,共争取希望小学、希望厨房等建设项目40余个,希望书屋5个,希望工程累计争取、整合、募集项目建设资金、助学金和奖学金280余万元,受益青少年1万余人次。有效缓解了巴彦淖尔市部分贫困地区基础教学资源短缺的状况,改善了办学条件,解决了一大批家庭经济困难少年儿童的就学问题,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依托项目救助。近年来,团市委积极做好希望工程项目争取工作,在自治区青基会的大力支持和联系协调下,全市共争取希望小学、希望厨房、希望书屋等建设项目40余个,使6000多名小学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全市150名中学贫困学生和30名贫困大学生被列入自治区希望工程救助项目,救助总金额达18万元。此外,由中国青基会协调,箭牌公司在乌前旗原长胜中心校捐资30万元建成一所希望小学。
企业融资救助。为建立更加广泛的救助体系,全市各级团组织注重和市内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沟通联系,争取救助一些贫困农牧区青少年。近两年,由内蒙古鼎峰投资集团、中国邮政含蓄银行巴彦淖尔分行、巴彦淖尔云海秋林有限公司、大成房地产公司、巴运公司等企业界爱心人士慷慨解囊,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重点的实施救助。2010年以来,巴彦淖尔市企业界爱心人士累计投入希望工程救助资金110余万元,救助贫困中小学生和贫困大学生。
社会集资救助。社会救助是希望工程不可或缺的力量。团市委充分发挥联系青少年紧密、社会覆盖面广的组织优势,坚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为贫困青少年办实事、办好事。组织动员全市各级团队组织争取党政组织支持,在每年春节、“六一”等节日期间和各级党组织开展党性实践活动的机会,将贫困学生列入救助、慰问对象,开展形式多样的救助帮扶活动。同时,针对一些特别贫困的学生,号召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进行募捐,实施重点救助。
个人结对救助。借助“城乡手牵手”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动员青少年、党(团)员、青联委员和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各方面人士和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动员城乡学校间进行互助,向贫困学校捐赠教学设备、学习用品、衣物等,据统计,近两年全市共举办“手拉手、献爱心”活动18场次,救助贫困、留守儿童300多名,各类青年志愿者与8000多名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结成关爱对子。(谭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