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记者走进杭锦后旗陕坝镇红太阳村蒙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大院,一股掺着淡淡奶香的炒货香味就扑鼻而来,沁人心脾。生产车间内筛选、蒸煮、烘干、包转等环节一条龙作业,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在库房大门口,几个工人挥汗如雨,正通过输送带往一辆大货车上抢装一箱箱炒熟的成品葵花子。
“这是今年新下来的葵花炒的货,往湖北发的。”蒙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守光笑呵呵地说。别看咱河套这小小葵花子,已经跨越千山万水,远销上海、北京、陕西、山东、江苏、湖北、浙江等国内大市场了。
今年37岁的胡守光是土生土长的农民。1996年,不甘土里刨食的他从小打小闹当小贩做起,一到秋冬季节就开着三轮车走村串户收购葵花,然后销给葵花购销大户,从几万斤到几十万斤再到几百万斤,生意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到2006年,胡守光开始直接给南方炒货厂家发运葵花,年购销量达到近千万斤。
“看到人家南方炒货厂家几块钱收回来的葵花经过加工炒熟包装以后卖到十几、二十几块钱,咱也萌生了兴办炒货厂的念头。”胡守光道出了办厂的初衷。
在充分考察市场的基础上,胡守光于2009年投资1000万元,在村里建起了占地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加工厂,引进了集生产、包装为一体的炒货生产线,注册了“胡双”牌商标,吸纳当地40多名青年从事生产,开始风风火火闯市场。
为了打开销路,胡守光多次背着自己的产品到南方的许多大城市挨个登门拜访客户,寻找有实力的经销商。“有质量上乘的产品做主,再凭着咱这份执着,南方市场逐渐打开。”功夫不负有心人,胡守光已在南方的一些省会城市共设立了8个一级代理商,产品全部实现了订单销售。
如今,胡守光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每天生产各类葵籽炒货15吨,年产量达到5000吨,产值6000多万元,真正实现了产销两旺。对下一步的发展,精明的胡守光说:“今后将主攻高端市场,以订单的形式联合其他农民建设自己的原料基地,将绿色有机葵花子卖到大江南北。” (内蒙古日报记者 韩继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