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一名铁路调车工学徒(右)在听师傅讲解工作流程。
“十一”假期,内蒙古呼和浩特火车站的铁路调车工放弃休息,每天进行着甩车、换挂、机车出入库等反复的工作,指挥车辆作业。新华社记者 刘懿德 摄
电影《铁道游击队》中,游击队员飞身上火车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群铁路工人,飞身上火车指挥车辆作业--他们就是铁路调车工,每天都从事着甩车、换挂、机车出入库工作。国庆假期的每一天,他们都在紧张的工作中度过。
据呼和浩特火车站东运转车间主任武侃值介绍,车间一共有28名调车工,四班倒。因为随时可能有任务,必须保证每时每刻都有人在岗。在车间内,记者看到,这里的调车工一个个脸膛黝黑,长年上下火车的工作练就了调车工健硕的身体。旁人看着危险的飞身上火车动作,在调车工们看来已是家常便饭。
李庆利今年38岁,干这行已经十五六年了。记者看到,他飞身上火车的本领一点不含糊。编完一组列车,他对记者说,按照规定是时速不超15公里上车,不超过20公里下车,但还是有一定危险的,就怕你注意力不集中。白天还好,到了晚上,这手拿着无线电对讲机,另一只手拿着灯,车下就是钢轨和石子,可不敢马虎。
车间副主任樊殿英说,这时候是调车工工作的黄金季节,户外作业不冷不热。但是记者了解到,调车工们一年之中更多的时候都是在战严寒、斗酷暑。夏天铁路表面气温四五十摄氏度,炎热烤得他们汗流浃背;冬天北风卷着雪花呼啸而来,即使穿上皮衣皮裤依然挡不住刺骨寒风。当记者亲身站在行进中的火车外面时,耳边风声如雷。即使在秋季仍然被风吹得泪流不止,浑身战栗。
铁路调车工除了要时刻面对上下火车时的危险,还要经受分解组合数百辆不同车厢时的枯燥和寂寞。一天工作12小时,每天面对冰冷的火车和一眼望不到头的车皮,重复着分解火车车厢、再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组合的工作。因为很多时候都在厂区内作业,很少见到外人,枯燥、寂寞的工作环境让许多年轻的调车工难以承受。刚参加工作的调车工李晓辉说:“我们一组三人,调车长、连接员和制动员,平时也见不到外人。一个月得在单位待一半的时间,特别枯燥。”
在调车工工作的铁道线上,记者看到,这里的铁道与众不同,两条钢轨中间的碎石比较平坦,远远望去像一条笔直的小路。李庆利告诉记者,这里的碎石路都是被调车工们用双脚踩出来的。走在这条碎石路上,记者虽然穿着户外运动鞋,还是感觉脚很疼。据李庆利说,上班穿的黄胶鞋不知磨破了多少双,现在他们都习惯了。
铁路调车工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工作。他们每天和铁轨、车皮打交道,默默工作在铁路运行的最基层,保障着铁路大动脉的畅通。记者离开时,他们仍在工作,手中的对讲机不断地传出工作指令:减速减速……停车停车……连接连接……(记者 刘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