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孩子上小学,回到家里只能窝在很小的角落里看书、写作业,我们很心疼却无能为力。”住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海西路办事处综合路社区一栋廉租楼房里的厉淑英告诉记者,“住进廉租房后,最让我欣慰的是孩子回到家里有了自己的学习空间,能在暖和的房间中不受干扰地学习。”
厉淑英1995年因病腿部残疾,她家从1997年开始享受低保。在2005年之前,她一家三口租住在一间只有8平方米的平房中,现在住进了55平方米的廉租房,“真的太舒适、太幸福了。”她说。
厉淑英家居住的这栋楼房有十个单元,共156户低保家庭。据介绍,“十一五”期间,呼和浩特市通过新建、回购以及结合棚户区改造项目等,共解决了廉租住房10125套。
厉淑英告诉记者,她儿子上高中以后开始住校,花在学习和杂费上的钱明显多了,一年大概要一万元。如果没有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和低保,她和丈夫很难承担起这个费用。“孩子学习很努力,成绩也不错,他从小就知道穷人的孩子必须努力学习。”
住在另一单元的崔慧萍,今年15岁,是呼和浩特市某中学初三学生。她告诉记者,她爸爸2000年因意外导致双目失明,家里的经济负担全落在了打零工的妈妈身上。说到这里时,她的爸爸崔精忠拄着一根拐杖缓慢地从厨房走出来和我们坐在一起。当记者问及他能否负担得起孩子上学的花销时,他说:“丫头学习上一年的费用得五六千块。过去由于租房需要很多钱,孩子的学习费用很多都是借来的。现在我们基本能承担得了。”(记者 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