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喜迎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赤峰改革体制创新发展激活文化软实力
 

  深秋时节,巴林左旗上京辽文化产业园建设现场一片繁忙。“六中全会的决定,让我们的文化产业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旗文化局局长陶建英信心满怀,“5年后,这个总投资60亿元的园区,将成为集文化、旅游、城市建设于一体的新兴文化商业区!”如今,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引领下,赤峰市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开始比翼双飞,茁壮成长。

  体制一变活力来。去年,赤峰市民族歌舞剧院公开选聘院长,对演员重新考试定级,竞争上岗,加大了绩效工资和演出补助的比重。人员和工资结构的改变,让剧院的发展动力倍增。采编与经营的剥离,加快了传媒向市场迈进的步伐。赤峰日报传媒集团实行广告经营权代理制后,广告收入增长了20%以上。由电台和电视台合并后的赤峰广播电视台,两年来投资1100多万元,购置了电视、广播直播车及数字化制作、播出系统,将5个经营性栏目全部公开竞标,仅此一项就实现收入289万元。

  文化体制改革,使公共文化的触角向城乡延伸。目前,投资2亿元建成的赤峰博物馆,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红山文化和辽文化主题博物馆。在建的占地400亩的赤峰体育中心,2013年建成后,可容纳3.2万人观看各种赛事。5年间,全市投入近1700万元,完成文化站建设项目74个。红山文化节、中国巴林石节、王府文化节等节庆品牌脱颖而出,巴林右旗的格斯尔文化、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汗廷音乐等文化名片越擦越亮。

  创新提升了文化产业的品牌效应。艺术雕刻,让巴林石身价倍增。如今,巴林石产业已形成开采、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每年效益达10多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文化产业化,让丰厚的文化积淀变成了生产力。作为外交部外事礼品的特供基地,力王公司近年来开发了草原青铜器、手工挂毯等系列500多个品种的工艺品,年产值近8000多万元。如今,赤峰市已有文化产业单位1800多家,年经营收入14亿元以上,文化产业总产值占GDP比重达2%,位居自治区前列。目前,赤峰文化产业园项目正在筹建中,该项目建成后,将把巴林石、外事礼品、动漫等众多创意文化产业集纳在一起,形成赤峰文化产业的联合舰队。(记者  徐永升)

[责任编辑 赵静 ]

秋雨积水 漫延青城
根河市满归镇降雪1...
内蒙古大力发展规...
哈达道小学完成学...
从小爱科技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粮农晾晒忙
美食化云裳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011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