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读图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渤海污染触目惊心或成“死”海 渔民无鱼可捞
内蒙古新闻网  11-11-14 12:03 打印本页 来源: 羊城晚报  
 

河北乐亭一处沙滩上的油污 新华社发

  明人袁可立写有这样的诗句:“秉钺来渤海,三载始一逢。”如今火车提速,袁公若再访渤海已用不了三年,但是现在的渤海与袁公四百年前所见的渤海相比,早已是“判若两海”。随着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的发生,社会各界纷纷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渤海。掩藏在经济腾飞背后的渤海之殇终于被摆在了公众面前———渤海正在走向“死海”、“臭海”的边缘。

  海水变“甜”

  姜各庄镇位于河北省乐亭县东部,滦河从镇子北部流入渤海。应了那句老话,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多数姜各庄人的生活都与海洋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不少人世代经营渔船,近来又有不少人办起了养殖场,但有一点于他们而言是一样的,即这东边的渤海就是他们生活的依靠。

  走过东海渔港锈迹斑斑的铁门,记者看到几十艘渔船正安静地停靠在港边。用于扇贝养殖的浮标在墙角堆成了小山。整个渔港冷冷清清,为数不多的渔民穿着绿色的军大衣,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抽烟聊天。

  当记者向渔民们打听渤海水质情况时,“这五六年差多了”是记者听到最多的回答。姜各庄的渔民老赵说,如今的海水一到四五月份就变成红色,有时候长达两三个月不褪去。赵师傅说他甚至尝过这变红的海水:“那时期的海水已经不咸,而是甜的了,你这就知道它有多毒!”在渤海,赤潮爆发频率逐年上升,就在今年7月中旬,渤海湾溢油事故现场就曾出现了长约2海里的巨大的赤潮带。对于渤海中的生物,无疑是一场巨大灾难。

  渤海“鱼荒”

  靠海吃海,可如今的渤海已经不那么靠得住了。老赵告诉记者,就在五六年前,渔民出海时还能捕到梭子蟹、鲳鱼之类的较为上等的水产,可如今大多数鱼种已经绝迹,皮皮虾成为了他们能捕到的主要水产。

  受影响的不仅仅是渔民,养殖户的损失更大。周师傅对记者说,他曾经养了14年虾,但是因为渤海水质逐年恶化,像他这样的小规模养殖户越来越难赚到钱,于是索性放弃了养虾,到渔船上打起了工。胡师傅也是姜各庄镇九间房村的扇贝养殖户,他拎着用于扇贝养殖的网笼对记者说,在几年前,像这样一笼的扇贝能有一百元钱的产出,但是如今,一篓扇贝只能卖到50元钱左右,有时候甚至只有三十元钱。在胡师傅所在的九间房村,像他这样从事扇贝养殖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据相关调查,渤海的污染比例已经从2005年的14%上涨到了2010年的22%,今年这个数据还在上升。目前渤海海水中Ⅰ类和Ⅱ类海水只占到55.1%,也就是说,渤海有将近一半的海水已经遭受了污染。伴随着水质的恶化,昔日的渤海渔场已经闹起了“鱼荒”。天津市渤海水产研究所发布的“渤海湾渔业资源与环境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项目报告显示,渤海渔业资源已经从过去的95种减少到目前的75种,野生牙鲆、河豚等鱼类已彻底绝迹。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 梁亮 ]

今秋农民卖粮忙
“五七工”晚年生...
女子协警队正式上岗
“蒙古国商品展销...
达茂马铃薯远销东...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玉米丰收价不低
日本最新机器人亮相
“砖厂女工”艰辛生活
北京将举办双胞胎节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