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媒体文萃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街头煮玉米添加香精 食品添加剂让人不放心
内蒙古新闻网  11-11-30 12:01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调查】

  各种添加剂都有出售

  11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呼和浩特市东瓦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先后走进两家专门销售食品添加剂的店铺。记者看到,各种肉类提味剂、香精、色素、增稠剂、防腐剂等,在这里都能够找到。

  在一家销售食品添加剂的商店内,记者看到了牛肉膏、羊肉膏、鸡肉膏、鸭肉膏等肉味提味剂,价格从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据介绍,在火锅、炒菜等食品加工中,都可以适量加入这些提味剂。记者在该家店铺中看到了一款名为“奥尔良烤翅腌料”的添加剂。“保证做出来的烤翅和你在肯德基吃到的一模一样。”店主如此介绍。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遇到了几位前来购买食品添加剂的顾客,其中一位是一家饭店的采购员。“所有饭店都会用到啊!”当记者询问开饭店是否都得用食品添加剂时,这位采购员这样说。食品添加剂包装上都有明确标识的标准用量,但是买回去后怎么用,用多少,记者碰到的几位买家表示,他们在使用时并没有非常精准的剂量。“用得久了,掌握好味道了,差不多就是那个量。”

  “我们只管卖,又不是自己做,也弄不清楚,你们有自己的配方,做得好吃难吃还是你们的事儿,但用我们这种料,提香效果很好,来买的都说好。”记者以开火锅店由为由向一位店主咨询一款辣椒香精时,店主如是说。

  【应对】

  一些市民进行餐桌自救

  为了吃上安全食品,他们自己动手制作豆浆、馒头等;为了能吃上放心蔬菜,他们把阳台变成菜园;为了能够买到放心食品,他们直奔农民家,或者干脆自己做起了“农夫”……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连日来,记者发现,不少市民没有消极被动地去等待解决办法,而是积极应对,他们开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卫餐桌,掀起了一场餐桌自救行动。

  做馒头、烤蛋糕、打豆浆、做酸奶、擀面条……记者发现,一些市民为了吃上安全的食品,开始自己动手,在安全之余又给生活增添了乐趣。家住艺术厅北街的王女士说:“以前工作忙不愿自己做馒头,自从得知市场出现染色馒头之后,我就开始自己做了,没有时间也得挤出时间来。”她告诉记者,她还专门买了豆浆机磨豆浆、米糊,“虽然不如买着吃方便,但是吃着放心,不会有什么添加剂。”

  记者在回民区牛街居住的张彩霞家中看到,她家的阳台上摆满了瓶瓶罐罐,她说:“现在很少在外面吃饭了,总觉得在家里吃比在外面吃放心。”记者注意到,这些瓶瓶罐罐中有还未发芽的黄豆,也有快成熟的豆苗。“这些种子都是从网上买来的,几块钱的种子能种好多,我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阳台上的菜,吃着放心了,也给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措施】

  食品添加剂经营者有了电子身份证

  11月24日,记者来到设在东瓦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赛罕区工商分局商品交易管理办公室,主任杜瑞东向记者介绍了食品添加剂流通环节的监管情况。

  “在东瓦窑菜市场内登记在册的只有两家正规专营食品添加剂的店铺,我们对该店铺建立了食品添加剂经营主体登记和台账制度,实时掌握其销售情况,并要求食品添加剂经营者要对购买者的身份、姓名、行业、购买用途等信息进行核实,进行实名制销售。”

  记者了解到,今年工商部门根据呼和浩特地区食品添加剂市场主体相关状况,制定了《呼和浩特市工商局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全面强化食品添加剂经营主体市场监管工作,建立健全了食品添加剂经营主体登记和台账制度,并推行了电子监管,要求商户上传进销货基本信息,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对产品的流入和输出进行全程监管,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的质量监管。

  “在日常巡查中,执法人员采用‘倒查’方法,对经营者销售的每一种添加剂进行身份认证,发现经营者有销售未录入该系统的食品添加剂的行为,进行及时查处。如果全市范围内一旦出现食品添加剂的有关问题,行政执法人员便可以通过该系统快速查找到具体的经营者,控制销售终端,发布停止销售指令,可快速、准确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杜瑞东介绍说。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奈曼版画受欢迎
在守护中传承
呼伦贝尔多地气温...
表彰爱民模范
供需见面会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严寒中的艰苦训练
疯狂的幼童选美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011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