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媒体文萃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街头煮玉米添加香精 食品添加剂让人不放心
内蒙古新闻网  11-11-30 12:01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行动】

  多部门联合监管

  根据我国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和部门职责分工,食品添加剂的监管是卫生、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业部门等多部门根据不同领域和职责共同监督管理的。

  11月25日,记者针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监管问题采访了呼和浩特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纪检监察室主任田炜。

  “今年主要针对肉制品、火锅调味料、纸巾添加荧光剂、馒头小作坊等开展了多项专项行动,并对袋装食醋、酱油等六类食品企业、辣椒及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检查和产品检验,还对全市24家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进行了随机检查,其中有一家企业被列入黑名单。针对食品的特殊性,我们创新了食品安全监管方式,提出全员执法、全员抓食品质量安全的理念。”

  另外,田炜表示,针对食品添加剂在生产和加工方面的监管问题,呼和浩特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建立了食品添加剂生产者档案。田炜说:“在首府地区,由于部分小作坊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资金配备方面较为薄弱,易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隐患和问题,针对这些我们强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机制,对各类食品生产加工作坊进行全面普查,小作坊与食品检验机构签订委托协议,一年进行两次监管。对食品企业的检验人员建立了档案,不定期进行检查,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有些地区还配备了食品安全协管员,加强了对城乡接合部等地食品的监督。”

  【建议】

  应该禁止过量超标和超范围乱用

  “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是不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的。目前,很多食品安全事件,是由于不按国家标准规定,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因此市民不必‘谈添色变’。”11月25日,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食品质量安全教学系主任杨志华告诉记者。杨志华主任介绍,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为了提高商业价值食品添加剂必不可少,但是过量使用、超标使用和超范围乱用应该被严厉禁止。

  “人工合成的色素,食用过多对健康有害,特别是过量的人工合成色素和香精进入婴幼儿体内,对机体新陈代谢和少年儿童的体格发育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对婴幼儿肾脏影响较大。因此,家长在为孩子购买婴幼儿食品时一定要格外注意。另外,肉类中的防腐剂亚硝酸盐,是防腐剂中毒性较强的一种,稍有过量就会导致中毒,对人体肝脏伤害很大。”

  【小贴士】

  如何挑选到放心食品?

  既然市场上销售的食品可能存在滥用添加剂现象,那么消费者该如何挑选放心食品呢?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食品质量安全教学系主任杨志华告诉记者,首先看颜色,如熟肉制品、辣椒面等颜色如果非常红亮、鲜艳,与平时看到的食物颜色有所区别,一定要慎食,因为很有可能超量使用了添加剂。另外,在挑选食品时,通过食品的气味也能够判断是否使用了过量的添加剂,如果某种食物闻起来特别香,已经超出了原本食物的香味,就要谨慎购买。杨志华说:“购买包装食品时要看包装上的信息,首先厂址、电话等应明确,然后食品配料表里也要有具体的添加剂名称和种类,这样的食品在生产时比较规范,食用也相对放心。一般来说,建议市民尽量去大型商场、超市购买食品,这些地方相对于城乡接合部、农贸市场来说,监管比较到位。”(记者  王宇婷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奈曼版画受欢迎
在守护中传承
呼伦贝尔多地气温...
表彰爱民模范
供需见面会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严寒中的艰苦训练
疯狂的幼童选美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011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