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巴彦淖尔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乌拉特后旗村民创新模式驱动产业化扶贫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产业化扶贫因其针对性、可操作性、实用性符合农户的切身利益而倍受农牧民青睐。乌拉特后旗因势利导创新模式,在养殖业上踏出一条“寄养”的新路。

  走进巴音宝力格镇东升三社试点户许文亮家的大门,便可听见羊群此起彼伏的“咩咩”声,许文亮像照顾孩子似的,精心地在圈里喂养着这群“引进来”的精品种畜。“这些都是咱们旗里产业化扶贫项目分下来的巴美肉羊,都是基础母畜。”许文亮站在羊群中介绍着。

  据介绍,东升三社29户、100多位村民共分了385只种畜,平均每户有10只左右。面对这些价值50万元的“宝贝疙瘩”,村民们商量后达成共识:与其把这些羊分散在每户饲养,不如集中起来让一户村民代养,这样既形成了规模,也节省了其他村民的饲养时间。这个想法得到了全社村民的一致同意,并很快在村民之间达成了种羊“寄养”协议。后来这种寄养方式还被村民们亲切的称之为“托管”。

  有着多年养殖经验、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好的许文亮,成为大家寄养模式的首选村民。寄养协议一签5年,所有费用由许文亮负担,另外每年每只羊给村民50元的寄养费,但产下的羊羔归许文亮所有。

  据许文亮介绍,每只羊每年所需草料、防疫费、饲养费再加上还有50元的寄养费得有300多元的投入,这样仅400来只羊每年他得投资十几万元。他的收益是羊羔,羔子接的多,成活率高就有效益,这就逼着他铆足了劲儿研究养殖技术,学习规模化管理,最终实现自身受益和全体村民共同致富。如今,寄养已过去3个多月,羊群长势很好,村民们看着许文亮倾注的精心,对他很是放心。

  据介绍,乌拉特后旗2011年开始实施的产业化扶贫项目有4个,东升三社是其中的一处,此外还有获各琦苏木毕力其尔嘎查、潮格温都尔镇乌兰敖包嘎查、巴音宝力格镇友联村蔬菜大棚建设共计200万元的项目。据统计,此批产业化扶贫项目乌后旗共有107户、419位农牧民受益,预计户均年增收800元左右。 (贾霞 安旭磊)

[责任编辑 王彤 ]

关爱环卫工人
文化进社区
“两节”鲜花送祝福
警营里的冰雪王国
送温暖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乐在雪中游
这些画作能欺骗吗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011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