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从天边落下,绚丽的彩霞铺满天空,让巴彦浩特显得格外迷人。饭后,或在家门口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或三五相约到广场健身、跳舞,或去图书馆品味读书的乐趣……随着全区第七次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的落幕,阿盟文化惠民力度的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无论身处城市还是农村,浓厚的文化氛围都使群众的生活更加精彩。
上个周末,65岁的周文德在儿女们的陪同下来到阿拉善博物馆参观,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但走进气势恢宏的博物馆,还是被展品深深地吸引。
“向我们老百姓免费开放博物馆,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周文德的一席话,说出了许多老百姓的心声。近年来,阿盟大力加强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博物馆、图书馆、金色胡杨音乐厅、体育馆等一大批文化场馆的相继建成,充分满足了全盟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今,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举措,一个个惠及百姓的公共文化设施,一次次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犹如一个个跳动不止的音符,最终合奏出阿拉善文化惠民的华彩乐章。
“现在的文化活动场地建的这么好,我们老年人出来打打拳、练练剑、或是跳跳舞,心情比以前更加舒畅。”1月6日清晨,正在营盘山景观公园晨练的巴彦浩特居民张大爷乐呵呵地说。近年来,盟府巴彦浩特通过大力实施增绿、护绿等利民工程,不断绿化、亮化、美化城市,九龙公园、沙漠植物园等一批文化生态公园相继建成,在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日益完善的同时,也为广大群众创造出一个陶冶情操的精神家园。此外,为丰富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该盟每年都要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社区文化更加繁荣,居民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在农牧区,把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正是冬闲季节,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的农牧民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围坐在一起喝酒、打牌,而是纷纷走进“草原书屋”,感受文化的魅力。为解决广大农牧民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近年来,阿盟不断加大基层文化事业投入,“草原书屋”已遍及全盟所有苏木、嘎查。另外,“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苏木镇文化站建设等,不但丰富了边缘地区广大农牧民单调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让他们掌握了大量的种植、养殖科普知识,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提供了丰盛的科技食粮。 (赵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