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画面
3年实战下来,“两化”融合、打破行政区域限制的数字化区域逐渐呈现出来。工信部参与验收的专家眼里看到、耳中听到的,是一幅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一体化的令人感奋的图景:
伊利、蒙牛集团利用信息技术,建设统一的产品质量信息监控平台,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从基础的原奶采购、检验、生产加工过程到消费服务的产品质量控制,避免了由于人为判断错误而造成的产品误检和漏检,全包了从源头和消费全过程食品安全。
包钢集团公司目前在钢铁主业、矿山和稀土生产线上的基础级自动化建设已经全部完成,过程控制系统和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在主业生产线上得到了普遍应用。其中,薄板厂的3级MES系统实现了从合同生产订单输入开始,一直到成品出库发货为止的全过程跟踪。
经过3年多运行,包头市装备制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围绕自治区6大支柱产业,为全区中小企业提供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服务,目前服务企业用户8000多家。
鄂尔多斯市搭建了市、旗县、企业三级互联互通的数字化煤炭系统综合平台,系统覆盖了管理、生产、销售、安全的各个方面。目前,已经有255家煤矿经营企业接入该平台,形成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辖区煤矿全方位综合管理能力。“云”、“格”、“网”的一体化深度融合模式,使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专家们苛刻的目光里露出了笑意,欣然在验收文件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然而,无论是决策者还是各级行政单位或者企业都清楚,这仅仅是个开始。
愿景2015
“两化”深度融合是走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建立一个面向未来、技术先进、深度融合的工业基础设施的有效途径。
这段话源自一份工作报告。明显的公文体表述方式,实实在在地道出了两化融合对于我区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那么,将来的两化融合之路该如何走?未来的两化融合将会描绘怎样的宏伟蓝图?
自治区已经做好准备。在“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将要紧紧围绕工业经济“扩总量、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这一中心任务,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借鉴其他国家两化融合实验区建设经验,积极突破制约我区工业发展的关键信息技术瓶颈,加快推进我区两化深度融合,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探索符合我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按照这个规划,到2015年,我区传统工业骨干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将大幅提高:大多数企业信息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达到80%以上,先进控制技术在流程型生产骨干企业中应用普及率达到90%以上;骨干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工艺计划等技术的应用率达到80%以上;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中有80%以上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等重要管理信息系统。中小企业利用发布和获取信息的比例超过90%,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技术创新的比例超过50%,利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超过30%。(记者 刘春 通讯员 照日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