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校园周边的小商贩又活跃起来。“鱿鱼丝”、“辣骨头”、“小香肠”,这类包装简单、生产日期不清、厂家名称模糊的小零食进不了大超市,却成了学校周边杂货店的畅销货。
2月22日,记者在呼和浩特市展览馆西路第39中学附近看到,每天放学、上学是周边小商贩最忙碌的时候。乳制品、饮料、糕点、膨化食品、糖果、方便面等小食品花样繁多。小食品都是塑料袋包装,颜色鲜艳,味道麻辣鲜香,但包装都很粗糙,很多连生产日期都没有。记者问一个在路边吃袋装麻辣豆腐皮的小女孩:“吃这种东西不担心卫生吗?”她笑着说:“同学们都吃,也没见有什么问题。妈妈不让我买,我常常吃完才回家。”
一家小商店的女老板介绍,生意很好做,40袋一箱的“麻辣条”一个月轻松卖掉几十箱。就在记者佯装挑选小食品时,一个男孩从一个大塑料袋里抓出来5根辣条,递给老板5毛钱。记者问他:“这个好吃吗?”他抹着被“麻辣条”染得红油油的嘴巴说:“可好吃了!”另一个小姑娘也要买,店主连手都没擦,就从包装袋中给她拿。
记者在东风路小学门口采访一位学生家长。“每天上学放学,孩子总缠着我买零食,不给买还不愿意。现在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有些食品含色素多,孩子买来撕开就吃,实在太不卫生了。”她无奈地说。(记者 赛男)
新闻链接:
校园周边出售的小食品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味精和香精,其中营养成分根本不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特别是一些“三无”小食品,来自无卫生许可证的地下工厂,学生吃了势必危害健康。购买此类休闲食品应选择正规超市和商场,购买时更要看清包装上是否贴有“QS”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