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媒体文萃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快递索赔难 亟待规范
内蒙古新闻网  12-03-15 11:58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晨报  
 

  先签后拆、货物损毁、邮包丢失、索赔困难……

  近年来,随着网购的快速发展,市民生活中使用快递业务的频率越来越高,随之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如何维权,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投诉一年比一年多

  内蒙古师大学生杨静最近比较烦恼。

  她的姐姐3月5日通过申通快递寄来三份就业协议,她也早早地收拾好行囊,准备把就业协议交给学校后,就去北京工作。

  然而,一等就是8天,就业协议还没有到。

  3月13日,杨静通过网上查询发现,快递已寄至呼和浩特申通快递兴安南路营业厅。上午,杨静多次拨打营业厅电话,均无人接听。下午,杨静来到营业厅,终于拿到了东西,但是外包装破损严重。对于打电话没人接的情况,工作人员称,忙,顾不上接。

  呼市消协投诉监督部主任樊树林表示,从近几年的消费者申诉情况来看,对物流、快递服务申诉一年比一年多,物流、快递服务已经成为消费者申诉的一个热点问题。消费者申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物流延误送货、损坏或丢失货物不赔偿、服务态度差等方面,且代收邮件引发的问题呈现增多的趋势。

  易碎品损坏不赔偿

  3月13日下午,申通快递呼市兴安南路营业厅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可以托运贵重物品,但不能作保价,一旦发生损坏、丢失,按照邮资的3倍赔偿。

  3月14日,记者致电多家快递公司,均被告知易碎品损坏不赔偿。

  广友快递工作人员表示,最多可以保价5000元,若发生丢失,将按照保价金额的80%赔付,若发生损坏,则由寄件人承担责任。记者追问,如果外包装发生损坏怎么办?该工作人员称,外包装不会损坏,如果损坏是因为寄件人没包好。

  一通快递、全一快递的工作人员均表示,寄件保丢失不保破损。而宅急送的工作人员则表示,保额最高5万元,保价收费按照千分之三收取,丢失可按照保价金额的80%赔付,但损坏将视情况给予赔偿。

  而圆通快递工作人员则明确告诉记者,圆通不做易碎品、电子产品的快递,并且无保价业务。

  加盟成管理“硬伤”

  “快递走的慢,很可能是运输途中出现各种状况,比如堵车等各种情况。而快递发生丢失损毁,很可能是搬运途中发生问题,许多快件,到了呼和浩特就已经是损坏的。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我们要向公司总部反映,确实是我们公司的责任,要由发件地点的公司做出赔偿。”申通快递的郝经理说。

  目前,我区大多数快递企业采取加盟制。对此,郝经理坦言,质量管理是加盟制快递公司的一大难题,相对于直营快递公司,加盟制快递公司质量更难于管理。

  记者了解到,申通、圆通等民营企业,都是通过加盟方式扩张,网络遍布全国。但是他们的总部主要收入是运单预收费,各地网点如需总部投建转运中心进行中转分拨,要缴中转分拨费。加盟商才真正负责快件递送和价格,它们自行购买车辆、招聘员工或将下属站点分包,一些网点甚至把定价权下放给站点承包商。这种“各自为政”的情况,成为快递公司自身质量监管的“硬伤”。

  快递业亟待立法规范

  快递业务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行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导致了行业违约现象严重、快件管理不善、丢货损毁现象严重,发生问题扯皮推诿,快件变慢件的现象,也引发了众多消费者的不满。

  目前,国家邮政局已制定快递企业分等分级管理办法和《快递业务操作规范》等,对快递企业注册资金和工作人员资质进行了明确规定。但对于违反了这些规定的企业如何去处罚、消费者利益受损害如何鉴定责任等,没有具体规定,导致一些快递企业有法不依,不按照规定去执行,消费者一旦出现包裹被调包、破损、延误等,维权很艰难。

  今年1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邮政条例》开始实施,该条例对属于邮政普遍服务的包裹递送时效做出明确规定,邮政企业未按照寄递时限送达邮件的,由自治区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业内人士建议,建立快递行业诚信系统和黑名单系统,对于投诉较多、受理客户投诉态度恶劣、多次发生丢失和损毁快件的企业,一经核实,监管部门甚至把该快递企业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记者 王树天)

[责任编辑 范悦怡 ]

森林卫士备战“春...
购农机 备春耕
包钢跨入千万吨级...
黄河内蒙古段今年...
草原上开来廉政文...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积极建言献策 共谋发展大计
为了后续有人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011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