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工业大学,有一条29年铸就的志愿服务“金锁链”———从1983年内工大机械学院机制82-2班对麻花板村的孤寡老人进行照顾,到2005年成立关注留守儿童的星光爱心社,再到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血液中心内工大志愿者工作站授牌,内工大的这条志愿服务“金锁链”一环扣一环,绵延不断地向社会传递着爱心,传递着温暖。
1983年3月,内蒙古工业大学机械学院机制82-2班的班委通过社会调查提出了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的“金锁链”活动方案,全班36名同学分成6个小组,每一组负责一位老人。每当周末或节假日,在其他同学休闲聚会之时,这些同学却在照顾孤寡老人。1984年6月中旬的一个休息日,中午突然下起了暴雨,负责照料韩双鱼老人的一位男生突然想起老人那破旧的房屋时常漏雨,马上召集同寝室的同学跑到老人家。等他们到达时,老人家里的地上积满了水,炕上也放着接雨的脸盆、饭盒,无助的老人战战兢兢蜷缩在墙角。同学们迅速找到塑料布、砖头、铁丝等,爬上屋顶,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堵好了房顶的全部漏洞。老人拉住一位同学的手说:“孩子啊,可别淋坏了,这么大的雨你们还惦记着我这个孤老太婆......”说话间,眼泪流了下来。
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金锁链”从未断过。19个班级、千余名志愿者加入到活动中来,累计服务时间超过10万小时。
2005年,内工大在“金锁链”志愿服务活动的基础上成立星光爱心社,其宗旨是关注留守儿童。爱心社与麻花板小学签定了“义连金锁链,爱心助成长”互助协议,志愿者们定期到麻花板小学开展各类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难题,还与社会爱心人士建立了“星光助学金”,筹资1.6万元帮助那些品学兼优的孩子们。
2007年,内工大无偿献血服务队成立。迄今为止,该服务队在校内外广泛开展了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周、无偿献血知识讲座、校内无偿献血等活动,先后举行有关急救和献血知识讲座10余次,开展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等专项活动40余次,志愿服务时间累计约4000多小时,队员总计无偿献血2万多毫升。2011年12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血液中心内蒙古工业大学志愿者工作站”授牌仪式举行,全区首个血液中心志愿者工作站正式成立。
因为近30年持续不断的杰出志愿服务,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志愿服务团队先后两次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中国百个青年志愿服务集体”荣誉称号。(记者 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