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乍暖还寒。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讨思浩村村民贾利平的草莓大棚里红彤彤一片,成熟了的草莓鲜艳欲滴。
每到周末,贾利平就会早早地来到自家的草莓大棚里,查看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小心翼翼地把病叶、烂果摘出去。“今年棚子里的草莓长势喜人,吸引了很多市民来采摘购买。”看着满地鲜红、饱满的果实,贾利平的脸上绽出了笑容。
2007年,贾利平刚刚大学毕业,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参加了不少,却没找到满意的工作。正在这时,小贾看到村里正在发展设施农业,就毅然回村找出路。“那时村里盖了好多大棚,我也就开始试种起了草莓。现在我已经有了16个大棚,其中6个棚种草莓,每个棚每年收入3至5万元。”
电力专业毕业的小贾对发展设施农业没有一点经验,新城区农业部门及时施以援手。贾利平说:“刚一开始,从种植方向、品种、销售等方面,政府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每年组织种植户选择品种,统计数量,统一购苗,苗和大棚设施还都给了补贴。”
据新城区农牧业水利局农业站的郝云丽介绍,从2007年开始他们通过在新城区示范园区的试验,在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方面总结出了一套经验,并将该成果示范推广给周边农民,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如今,新城区讨思浩村、野马图村的草莓采摘已经形成了规模,草莓种植面积达到240亩,农民年实现纯利润达到350多万元。
反季节种植草莓的成功,加快了新城区设施农业的发展。如今,西红柿、黄瓜、彩椒、毛桃、油桃、葡萄、樱桃、无籽西瓜、蝴蝶兰等种植项目已经在面铺窑、古路板、塔利、讨思浩、野马图等村落地开花,仅蝴蝶兰、百合等花卉品种种植就达到了100余万株。
新城区农牧业水利局副局长高宇说:“这几年通过种植反季节特色果蔬和花卉,依靠设施农业富裕起来的农民越来越多。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让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获得收益,走上致富之路。观光农业和设施农业,实现了一产和三产的直接对接,消费者来到这里,既感受到了现代农业的精彩,也满足了自己的生活所需。”(记者贾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