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提出:东跑西颠到郊外找垃圾场不靠谱,为什么不能在居民区或闹市区就近设立回收点呢?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呼和浩特电力中学教师高彦家中。高老师拿出一个袋子,将一大堆废电池倒在桌上。记者看到,这些电池各式各样。“包括纽扣电池、充电电池、锌锰电池等大概有100多个,都是我们近几年积攒的,因为知道随意乱丢会污染环境。但现在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高老师说。
其实,如今不少人都遇到了类似高老师这样的烦恼。就此事,记者来到呼和浩特市环境保护局辐射管理科咨询。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环保部门只回收可充电电池,回收地点设在东郊垃圾处理场,市民可将此类电池集中起来送至该地点,做专业处理。对于一次性不可充电电池,市民可投至垃圾箱。”
这位负责人还说:“2006年1月1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出台的文件中明令禁止在国内生产和经销汞含量大于电池重量0.0001%的碱性锌锰电池,当时称之为‘限汞令’。‘限汞令’发布之后,目前正规电池生产企业生产的电池已基本实现低汞或无汞,且电池内锌、锰等含量也符合国家标准。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专家科学论证,一次性废旧电池可以不进行统一回收处理,市民可将一次性废旧电池分散投入到生活垃圾收集箱,与生活垃圾一起进入正规生活垃圾处理场,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采访中,不少市民提出:让市民东跑西颠到郊外找垃圾场不太靠谱吧?为什么不能在居民区或闹市区就近设立回收点呢?(记者毛锴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