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远古城墙 (记者 曹一仆 摄影)
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曾严肃指出:“文物保护绝非只是出于文物工作者的个人爱好,更不是因为这是赚钱的品牌和古董,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和珍惜我们民族的历史,保护、珍惜人民群众的心理归属和情感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遗产保护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精神层面。丢失了文化遗产,我们就会心无所依,怅然若失,难以找到回家的路。”
“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毕生呕心沥血为保护古代文物、建筑奔走呼号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绝不会想到,离世后,自己的故居竟会被后人“维修性拆除”。而隶属于华润集团的该地产公司恐怕也始料不及,被自己拆成了瓦砾堆的那个四合院会在社会上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
作为草原丝路的发祥地和中华古文明的故乡之一,匈奴、东胡、鲜卑、乌桓、敕勒、柔然、突厥、回鹘、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许多北方民族的先祖都曾在蒙古高原上繁衍生息,许多中原王朝也曾在此建立统治。因此,我区拥有数量相当庞大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解有关文物保护情况,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我区分级保护工作进行中
据内蒙古文化厅文物保护处王大方处长介绍,内蒙古的文化遗产所藏数量非常丰富,因此文物保护方面的压力也非常大。2006年起,自治区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首批试点省区。经过5年多的艰苦努力,于2011年下半年圆满完成任务。根据此次普查核定:全区调查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21099处,其中包括古遗址15240处,古墓葬3160处、古建筑452处,石窟寺及石刻472处、近代重要事迹及代表性建筑1759处、其他16处,而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有11482处,登记消失不可移动文物1099处。
“这些不可移动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的重要见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脉的延续,是留给后代的精神财富,毁掉和失去这样的文物就等于隔断了历史。在我们这样的民族地区更应该珍视文物,从而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王大方说。根据《文物保护法》,我区已经开始对这些文物进实行分级保护工作,实在够不上级别的就实行挂牌保护。“目前,全区已公布国家级保护文物79处、省级保护文物315处、地市级700处,还有400处已经挂牌的,其中仅呼市地区挂牌70余处,满洲里、扎兰屯等地的俄式建筑如木刻楞等,也挂牌数十处,剩余的分级整理工作还在进行当中。”王大方表示,根据总局要求,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就是对各地的《文物保护法》执行情况进行巡回检查。
此外,对于绥远古城墙这样的不可移动文物,王大方介绍,因长期以来一直紧邻居民住宅区,承担着小区的围墙作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遵循谁使用谁筹集经费负责维修的原则进行保护,其中最重要的是不但要保护好它原有的古风、古貌不遭受破坏,美化周边环境,同时还要发挥其现有的对居民小区的功能和作用。
学者:应避免重蹈别国的覆辙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者于志勇告诉记者,近年来,文物被人为破坏的新闻屡见不鲜。其中,刘老根会馆事件、2009年十大新发现的江苏省13座宋元粮仓遗址毁于高档楼盘开发、鸦片战争战场定海古城夷为平地等,都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脚步加快,这些幸免于战火的古文物建筑,最终却被人以建设开发的名义损毁,这很让人心疼。长期下去,随着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古香古色的牌坊、宫门、城墙会消失殆尽。
于志勇说,其实,遇到这个问题的并不仅仅是发展中的中国,据统计,英国仅20世纪末旧区改造所损毁的文物建筑远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炮火摧毁的古建筑。“我个人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我们怎样避免继续重蹈他们的覆辙。”
专家:建设与保护矛盾亟待解决
“我认为,此类事件是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矛盾冲突的体现,事实上早已有之,只是因为梁林故居的关注度、知名度较高因此影响较大。”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永志表示。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文化大繁荣和大发展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引起许多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不少地方决策者的注意力,更多停留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层面,例如,更多的是组织发展见效快、受益明显的文化产业,而忽略了文物保护等短时间内见不到明显效益的项目。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在土地规划之初就考虑到文物古迹的保护问题。“我觉得如果早一步规划好了,梁林故居完全可以不拆。这就涉及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以及对国家《文物保护法》、各地方《文物保护条例》的重视程度、执行程度问题。”陈永志说。
他表示,对于历史文化遗产,当事的房地产开发部门根本没有权利,也没有资格进行处置,应该报请文物主管部门,由他们按照《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处理。
陈永志认为,文物保护法中有两类文物,即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对各种级别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原则都是“不改变文物原状”。在文物保护中,对某种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抢救性维护”或“保护性搬迁重建”也必须是在不改变文物原来性质、状态和外貌的基础上进行的,以使它更为永久的保存下去。陈永志说,珍惜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合理协调经济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刻不容缓。(记者 雪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