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锡林郭勒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牧民致富路上道道儿多
内蒙古新闻网  12-03-22 10:29 打印本页 来源: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近年来,随着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围绕富民强旗这一中心,市场经济的概念不断走进了牧民的脑海里,他们的发展传统畜牧业的观念也悄悄地发生了改变,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广阔舞台上,乌珠穆沁牧民们靠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唱着一曲曲增收致富的凯歌,正逐步走上致富的幸福之路。

  争做“两栖”牧民“巧”致富

  阳春三月,熟睡了一夜后的乌珠穆沁草原小城,随着朝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睁开了美丽的双眼。街上行色匆匆的路人、往来行驶的面的车、开门营业的商铺正在有序的运行着。牧民斯琴巴特尔开着出租车和以往一样穿梭在大街小巷开始了一天的拉运生活。

  2009年,居住在巴彦花镇的斯琴巴特尔一家把家里的4000亩草场围封起来,还把家里的牲畜放到亲戚家,每年给亲戚家一定的放牧酬劳,带着家人进城买了房子,跑起了出租车。他说:“平常,妻子照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我则开出租车,一年里跑上7到8个月的出租,每到接羔或是打草季节我就不跑出租了,因为那时乡下劳动力短缺,我就回去帮他们料理,等到时我又回来继续跑我的出租生意。”

  “在我们镇里像我一样一边养畜,一边跑运输的转型牧民还有很多,有的往乡下跑有的往市里跑,跑出租一年下来能挣上几万元,再加上卖牲畜的收入和草场享受政府的草原生态补贴,一年收入能达到十几万元。”斯琴巴特尔微笑着说。这只是乌珠穆沁草原做“两栖”牧民的一个缩影。

  “金针”编织幸福生活

  在乌珠穆沁草原靠自己的勤劳致富的牧民,远不止斯琴巴特尔一家。在西乌珠穆沁旗所在地巴拉嘎尔高勒镇民族风情街上走走,就能看到十几家挂着民族传统招牌的蒙古族服饰加工店、奶食品。近年来,随着当地政府为有效保护与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挖掘牧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快推进牧区人口转移步伐,实现“减人减畜”目标,把转移牧民作为富裕牧民的主要途径,通过政策扶持让更多的牧民都转变了观念,开起了带有民族特色浓郁的二三产业,来实现自己致富的梦想,莫德格就是其中一位。

  已过中年的莫德格是巴彦花镇阿拉担兴安嘎查牧民。莫德格家有4口人,3000亩草场,200只羊。近年来,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孩子们上大学等原因,紧靠养畜所得的收入,难以解决她家日常生活的各项开销。2008年,经过全家商量,她把家里的3000亩草场租给了别人,200只羊放了“苏日克”(群),从旗所在地民族风情街租了一间70平米的商铺,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兴安民族服装店”。经过几年的努力,莫德格以她精湛的手艺和诚挚朴实的创业精神,编织出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现在我的民族服装店每年能挣到五万元,加上出租草场、卖羊羔和政府给我们的补贴钱,一年下来我家的收入能达到7万元左右,现在我们全家过的非常幸福。”莫德格高兴的说。

  “牧民之家”牧民的致富之家

  新吉乐图是巴彦胡舒苏木柴达木嘎查牧民。近年来,随着草牧场的沙化、植被退化等因素新吉乐图所居住的草牧场被当地旗委、政府列为禁牧区,平静的生活一下子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打破了,一时间他头脑一片空白。2009年,在亲戚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下,他和家人决定开一家“牧民之家”旅游点。没过多久,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新吉乐图的“牧民之家”旅游点就在乌珠穆沁草原上“诞生”。生意初期,由于没有经营理念,新吉乐图的旅游点生意很平淡。针对存在的问题,他认真总结查找原因,他还跑到别的旅游点去“取经”,通过一段时间的不断摸索学习和精心经营,新吉乐图的“牧民旅游之家”的生意慢慢火了起来。

  他说:“每年6月份到9月下旬,我都搭建四至五个蒙古包开办‘牧民之家’旅游点,主要以蒙古族特色的牛羊肉和马奶酒为主食,同时也卖些自己家做的奶食品,一年下来纯收入能达到5万多元。”(吴金星)

[责任编辑 赵静 ]

森林卫士备战“春...
购农机 备春耕
包钢跨入千万吨级...
黄河内蒙古段今年...
草原上开来廉政文...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积极建言献策 共谋发展大计
为了后续有人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约三月 媒花朵朵送祝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