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兴安盟五个旗县市被列入国家集中连片开发特困地区(大兴安岭南麓片区)之后,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统一部署,全面进入摸底调查,编制规划阶段。目前,初稿基本形成。
规划的总体思路是紧紧抓住国家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持的历史机遇,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围绕收缩转移、集中发展,围绕实施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移民搬迁三大工程,整合资源,综合施策,集中用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落后问题。
阶段性目标为到2015年,解决31万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占贫困人口总数的60%;到2020年,实现52.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力争在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提前完成2020年目标,与全国全区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主要任务和措施:一是切实增强县域经济实力。跳出就扶贫抓扶贫思维定势,转变扶贫开发工作思想和办法,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根本出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切实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整体实力,形成自主发展的良性机制。二是优化人口和生产力布局。坚持走集中、集约、集聚的发展路子,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基地集中、土地和草牧场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牧区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覆盖。三是抓好“南三北八”扶贫攻坚。四是启动实施“三大工程”。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程;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程;易地移民搬迁扶贫开发工程。五是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在优化嘎查村、自然屯布局的基础上,加大对贫困嘎查村通路、通电、通讯、饮水、住房等基础设施的扶持力度,提高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六是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积极推进“节水增粮”和“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涉农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大力推广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规模化生产模式,力争实现每户有一项增收项目、嘎查村有特色产品、苏木乡镇有产业化基地、旗县市有主导产业。七是强化保障性措施。包括就业促进、金融支持、教育资助、社会保障。(王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