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热议的养老金入市问题尘埃落定。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近日发布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准,社保基金理事会受广东省政府委托,投资运营广东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存资金1000亿元。此举在全国尚属首次。(3月21日《新京报》)
当“中国股市动荡圈钱的观感”与“养老金的救命属性”叠加在一起,“社保资金入市”这个命题便横生出惊悚的想象空间。有两个现实无可遮蔽:一是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近日透露,我国养老金空账规模约为1.3万亿元,公众当然还记得爱尔兰、葡萄牙、希腊、意大利等国的养老金问题引发债务危机,欧债危机几乎压垮4国宏观经济,以此逻辑观之,“空账1.7万亿”确实足以令人忧心;二是中国股市确实是一个不成熟、异象丛生的资本市场。过去10年中国GDP增长2.66倍,上千家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激增10倍,而上证指数几乎是“零涨幅”;统计显示,1990年至今,国内A股累计融资4.3万亿元,而累计完成现金分红总额1.8万亿元——凡此种种,以致郭树清履职中国证监会后,“第一把火”即烧向上市公司的分红问题。当此背景下看养老金入市,确实后顾有忧。
真正的、最大的问题,其实在于养老金保值增值的现实压力。2011年CPI居高不下,数月增幅甚至突破“6%”,尽管今年以来走势放缓,但负利率下的社保基金缩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据中国社科院统计,截至2010年底,近半省份(14省)社会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有专家估算:如果以社保基金理事会公布的社保基金收益率和企业年金收益率的中位数10%为参照,那么中国5项社保基金从1997年至今,利息损失高达6000亿元。与其放在手上“蒸发”,不如入市牟取合理利益。在人口老龄化越发严峻的今天,改变养老金困局的最后一条路也就剩下拓宽投资渠道、专业市场化运作。
那么,“养老金入市”果真会成为洪水猛兽吗?这个问题其实取决于两个层面的考量:首先,“养老金入市”等于不等于“养老金入股市”?起码从广东的思路看,答案是否定的。比如美国,由于采取最保守的投资限制和策略,美国超过2.4万亿美元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甚至在2008年还能获得超过5%的投资收益。其次,就广东的实践看,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广东省政府签订了委托投资协议,作为一种社保投资试验,在政策层面当有更谨慎的作为,这点与散户粗放型的理财选择显然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入市”过程本身也为市场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当然,“养老金入市”也不是没有值得操心的对方:譬如巨额资金对本国资本市场的理性与秩序会不会形成冲击?“入市”如何撇清“救市”的嫌疑?这种“入市”方式如何不对其它投资主体不构成事实上的不公平竞争?事实上,养老金入市的另一个前提还得坐实个人账户,否则个人收益权似乎也难以保障……谨慎不等于不作为,改变也总比不变强。在增量思维下,既确保救命钱的安全、又拓宽养老金的收益面,这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