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抓科技投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多年来,乌海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对“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的科技指导与服务,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上新项目,延长产业链,在开展科技示范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一是不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市区两级每年安排专项科技资金用于农业科学技术发展,2011年安排市级科技经费46万元用于“菜篮子”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科技项目,2011年共争取到“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推广示范”等5个项目,争取到自治区和国家科技经费115万元。二是积极推进技术合作。先后与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宁夏大学、兰州大学等大专院校建立了科技协作关系,为乌海农业科技进步提供技术依托,为农业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三是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近年来,全市共引进“樱桃”、“树莓”等农作物新品种84个,引进并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60多项,在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农业产出和经济效益。四是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先后选聘了蔬菜、葡萄、养殖方面的科技人员及龙头企业带头人等88名科技特派员服务于农业一线,引导开展新产品新技术引进推广、农业技术培训普及,领办科技示范基地,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抓流通体系,有效保障市场供应。为进一步保障蔬菜供应,稳定蔬菜价格,不断加强以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基础,以冷链仓储为保障,以直销店为销售终端的惠民蔬菜直销体系建设。一是加快蔬菜直销店建设。去年3月份蔬菜直销店建设正式启动以来,共建成运营蔬菜直销店38家。初步统计,每家直销店日均销售蔬菜1300公斤,平均价格低于市场价格的20%—30%,有效地发挥了平抑物价、便民惠民的作用。二是强化仓储流通设施建设。积极扶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金裕农贸市场建成并投入运营,新裕农副产品市场正在加紧建设,西部农产品交易博览中心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农畜产品批发市场3家、农产品农贸市场7家。陆续新建续建冷藏保鲜库6座,库容量达到15万立方米。三是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不断建立完善市场对接机制,承担乌海蔬菜直销任务的山林、佳奇、新裕3家农产品批发销售企业与5个批发市场、400多家农户签订了供货合同,建立了农企对接、农店对接流通机制。并与银川、兰州、乌兰察布等周边城市的蔬菜批发企业建立起长期合作供货关系,解决了本地蔬菜品种单一、供应不足等问题。四是积极推进“南菜北运”项目。佳奇果品有限责任公司已通过海南省商务厅、财政厅项目评审,并与海南永青绿色农业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进行了对接,项目今年可启动实施。
虽然乌海市“菜篮子”工程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
一是蔬菜基地建设有待加强。除个别蔬菜合作组织之外,大多数从事蔬菜生产的企业实力不强,生产和带动能力有限,种植品种相对单一,蔬菜生产基地尚未真正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部分地区基础设施较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发展。二是农业生产劳动力投入不足。蔬菜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但是,随着近年来农区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导致农区年轻劳动力不足,同时受务农收入水平较低等因素影响,大多数人不愿从事农业生产,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三是农区居民种植蔬菜积极性不高。目前,乌海的蔬菜种植补贴露地蔬菜只针对夏菜,秋菜不予补贴,而且补贴针对农业企业和合作社,要求蔬菜露地连片种植面积达到100亩以上,大棚蔬菜连片种植30亩以上,温室蔬菜连片种植达到50亩以上才享受补贴,补贴政策缺乏激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