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乌海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乌海:“小农业”要做好“菜篮子”大文章
内蒙古新闻网  12-04-27 12:03 打印本页 来源: 乌海市政府信息网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和举措

  (一)强化基地建设,提高市场供应能力。一是科学规划蔬菜生产基地。做好蔬菜生产基地规划布局,明确三区蔬菜发展的重点区域。进一步加快蔬菜产业重点规划区和原蔬菜重点产业区的水、电、路、林、渠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高效日光温室建设和老旧温室改造步伐,努力改善蔬菜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实现蔬菜基地规范化、生产标准化。二是高水平发展水产养殖基地。制定水产养殖发展规划,出台水产养殖优惠政策,加大对水产养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鱼种繁育以及加工流通环节的支持力度,吸引有实力的养殖公司、养殖大户、加工流通企业参与渔业建设。高标准建设养殖、观光、休闲、餐饮等一体的渔业观光园,实现水产养殖与旅游观光的有机结合。建立早繁场,发展鱼苗孵化和鱼种选育,推动乌海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三是稳定发展畜禽生产基地。发展农牧结合规模化养殖模式,建立标准化、生态化养殖基地。推进畜禽养殖加工一体化,重点扶持上规模的生猪基地和蛋禽基地。加快现有屠宰加工企业的改造升级。

  (二)强化规模经营,推进产业化发展。一是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积极探索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股份合作经营的发展模式,引进培育蔬菜种植龙头企业,引导兴办各类蔬菜产业发展合作组织。采取项目引导、资金扶持、专项技术服务等措施,推动耕地资源整合,推进土地集中流转,鼓励发展适度集中、连片种植的蔬菜基地,确保蔬菜基地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积极鼓励、支持和发展专业合作社兴办蔬菜加工企业、与菜农实行再分配机制的龙头企业或参股龙头企业,创新蔬菜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蔬菜产业化进程。二是积极发展工厂化育苗。大力推广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鼓励发展工厂化育苗,推动蔬菜种植规模生产和优质丰产。加强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示范基地作为工厂化育秧场所,提高育苗的工厂化程度。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引进植物克隆技术,发展无土栽培和立体化栽培,提高工厂化育苗现代化水平。三是稳步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大对无公害、有机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品牌的支持和推广力度,带动蔬菜、畜禽、水产品等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效益。加快制定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引导企业在蔬菜的育苗、生产等各环节实行标准化生产,增加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配套快速检测设施,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检测监控机制。

  (三)强化科技推动,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一是完善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市、区、镇三级农业科技机构的服务功能,组织推动科技人员开展实用、灵活多样的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对蔬菜种植进行定点服务。充分利用“科技下乡”、“12396”信息服务平台、科技信息网、农业信息网等多种渠道,宣传、推广、指导果蔬生产。加强农业科技特派员指导工作,通过特派员的“传、帮、带”,将科技知识传递到生产一线农户,提高农户果蔬种植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加大政策引导。建立“政府投资为引导、农户和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菜篮子”产品生产、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蔬菜种植补贴范围,逐步提高补贴标准,实施既种即补的政策,让补贴政策覆盖所有蔬菜种植户。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对带动农户多、有竞争力和市场潜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支持力度,提高“菜篮子”工程建设的融资能力。三是加强科技培训。加强与大专院校、周边地区及北京、山东等蔬菜基地的产学研合作,在乌海建立实习基地和新产品、新技术实验推广基地,通过课题引进、试验、示范作用,提升乌海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村、示范户建设水平。加强对蔬菜从业人员和菜农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户蔬菜生产的技术水平,实现由兼业菜农向专业菜农转化。加强蔬菜生产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技术人才引进和技术指导工作机制,充分调动蔬菜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增加科技投入。加大蔬菜的科研投入,大力扶持蔬菜新品种研发和蔬菜生产、加工、贮运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和生产效益的激励,带动金融、工商企业、生产大户及各类社会资金向蔬菜产业投入。

  (四)强化市场培育,完善市场流通体系。一是加快蔬菜市场建设。借助乌海交通枢纽集散辐射的优势,合理规划建设蔬菜物流市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市场功能,逐步建成集规范交易、贮藏保鲜、产品收集配送、客户服务等于一体的市场体系。鼓励与扶持各类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改造升级,扩建和新建一批蔬菜批发市场、运输、加工的企业或集团。引导各大市场、超市加强与蔬菜产区协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鼓励、支持“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场地对接”、“场企对接”,强化产销衔接。大力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拓展中介组织的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它们在蔬菜流通过程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二是加强信息化体系建设。积极搭建蔬菜生产流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立覆盖主要蔬菜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制度,强化对蔬菜生产、市场和价格走势的分析预警,及时为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引导蔬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努力实现信息化对称。三是加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政府检测能力建设,鼓励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形成标准统一、运行高效、检测参数齐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四是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建立“菜篮子”产品风险基金,主要用于蔬菜生产风险、市场风险和质量风险调控,以及推进净菜上市工程。建立“菜篮子”产品生产和供应平衡调节机制,避免总量供求失衡和价格大幅波动。完善“菜篮子”产品储备体系,加强“菜篮子”产品基地储存和活体储存,实行动态库存,平衡市场供求,维护市场稳定。加快建立“菜篮子”产品生产保险制度,逐步实现“菜篮子”骨干品种保险全覆盖。

  总之,“菜篮子”这项惠民工程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丝毫不能松懈。只有实事求是总结经验,正视差距,发扬优势,扎实工作,才能在绿色高效的现代农业建设之路上走得更实更远。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南木猎民村:桦树...
白天鹅的乐园
情迷皮影戏
新兵下连后的日子
呼伦贝尔开展防火...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马背消防队活跃
读书日里书香浓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约三月 媒花朵朵送祝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