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读图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天价”补习班的背后
内蒙古新闻网  12-05-03 09:59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南京一处课外辅导班门前,家长送孩子前来上课(3月24日摄)。记者孙参摄

  连续几年参与中考出题的南京某重点中学教师王芳则表示,教育部门对于考试漏题事件打击力度很大,都要签署保密协议,漏题属于违法违规行为。

  一位家长坦言:“虽然出题过程是封闭进行的,但是出题教师平时是自由的,其实就有出题前参与补习的教师。”

  一名深谙补课市场的人士透露,某些培训机构打出“与出题教师密切合作”“特邀10年中考压轴命题教师”等广告。表面上看,这只是一种抬高身价的做法,但有家长心里明白,这类广告也是暗示,这家机构能请来出题教师进行辅导,提分“有门儿”。

  过度补课现象,扭曲教育宗旨

  记者采访了解到,各地教育部门严禁公办包括民办学校补课,对于收费补课的教师更要求重罚,然而补课之风似乎难以遏制。

  “一些地方的课外补习非常混乱,几乎处于监管的真空状态。”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表示,教育部门对于校外补习机构负有监督职责,但多数补习机构是在工商部门登记,教育部门似乎难以监管。

  按照规定,学校在职教师不能从事盈利性课外补习。但实际上,出于人情难却、利益驱使,一些公办老师参与兼职补习,获取利益,大家“你情我愿”,无人举报。

  南京一位专业从事课外补习的刘老师透露,现在补课方式“五花八门”,一部分老师去培训机构“代课”,有的打出“名校名师”招牌吸引人,还有的给学生单独“开小灶”。

  教育专家认为,校外补习虽然可以弥补学校教学不足,满足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有其合理性。但是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及某些培训机构借补课高收费等违规行为,导致了教育的商业化、畸形化发展。

  首先,扭曲了教育的宗旨。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读书、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过度的补课,完全是以“功利”的方式“开发”学生考试能力,花费大量时间练习考试技巧。

  其次,容易产生教育不公。南京一位学生家长李锐认为,“天价”补习班的背后,似乎隐隐有一个利益链,能感到一些部门、学校和教师的利益存在其中。

  第三,有可能强化学生“投机”心理。虽然是个别学生上“天价”补习班,但其所谓成功的示范效应很大,一些学生认为“平时可以不努力,花钱就能提高考试成绩”。这种示范效应对于学生及其家长无疑是一种误导。

  江苏省教科院张扬生研究员认为,“天价”补习班现象是由于应试教育、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的。改革教育体制机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对于“天价”补习班背后的不当行为,要发现一起严处一起,下力气真抓实管。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苏尼特草原的“珍...
南木猎民村:桦树...
白天鹅的乐园
情迷皮影戏
新兵下连后的日子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约三月 媒花朵朵送祝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