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呼市海拉尔西街道路施工隐患频伤路人,是管理不善还是野蛮施工
内蒙古新闻网  12-07-17 10:34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道路施工改造本来是造福于民的好事,然而,有读者向本报记者反映,近期呼和浩特市海拉尔西街正在进行道路施工改造,施工期间,道路被大面积挖开,市民骑车跌进下水井或是撞在施工方设立在井盖外围的铁架子受伤的事情时有发生,短短1个月内,造成了多起市民受伤事件。7月16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当日上午,记者见到伤者肖女士的时候,她说话还不是很利索,鼻梁骨中间位置还留有伤痕,嘴唇还没有完全消肿,嘴唇内侧缝合了8针,她告诉记者:“6月17日晚上9点半左右,我沿海拉尔西街骑自行车回家,在行驶到海拉尔西街与巴彦淖尔南路交会路口处,在该路口东100米靠南的非机动车道道路中间,我突然发现有一个下水井没有盖井盖,而且周围也没有任何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我刹车不及直接跌进了下水井口内,当即血流满面,随后我拨打了110报警电话,辖区派出所的民警赶到现场后对我做了笔录,并留取了现场的照片等。当晚,我去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进行治疗。”

  据肖女士讲,受伤后的10多天内她只能吃流食,鼻梁骨至今疼痛,还有明显伤痕,医生建议如果想完全恢复,还需要做一次鼻梁骨修复手术。

  出事后,肖女士的爱人多方打听得知,负责此段道路施工改造的是山东高速路桥集团有限公司,随后,他找到该公司市政工程道路改造项目部,负责人得知情况后称,领导出门不在,等回来后肯定给予解决,让等一等。

  而市民刘先生和吴先生与肖女士有着类似的遭遇。“7月1日,我骑电动车行驶至海拉尔西街与巴彦淖尔南路交会路口处东侧时,电动车前轮突然卡进一个下水井口处,我随即从车上跌落下来,脸部、手臂多处受伤。经医院诊断为三角骨撕脱骨折。而事发至今,我也不知道施工方是哪个单位……”刘先生告诉记者。

  根据刘先生的指引,当日上午记者找到了事故现场,记者看到,一个下水井周围水泥高高隆起,井盖下陷,形成1个近1米深的大坑,由于周围道路改造,很多车辆从该处的非机动车道上绕行,车辆已经将该下水井井口周围碾轧形成了一个大坑。刘先生称自己就是跌进这个大坑中受伤的。

  家住海拉尔西街附近的市民吴先生讲,7月2日晚上,他骑电动车沿着海拉尔西街由东向西行驶,当他行驶至元和建材城附近时,突然看到道路上有一辆装载机正在施工作业,由于装载机灯光太亮,吴先生骑车撞到装载机后面的铁架子上,当时铁架子架设在一个下水井口处,施工人员正在浇灌水泥。吴先生额头、鼻子等多处受伤,到医院缝合了6针。

  “受伤后,我曾向施工人员询问施工方是哪个单位?但是没人告诉我。后来经过打听得知,此路段改造是山东高速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后来我找到该公司,几经周折,该公司负责人只同意给我报销当天的医药费,我实在耗不起,只好自认倒霉。”

  随后,记者走访了海拉尔西街附近一些商户,在刘先生受伤的下水井处,紧挨着一排门脸房,附近商户告诉记者:“晚上经常看到行人骑车跌进那个井内,白天也有。刘先生发生意外那晚,还曾亲眼见到一家三口骑车跌落,小孩子当时鼻子血流不止,有的市民伤得不重,站起来自己离开了……”

  附近居住的市民也纷纷向记者表示:“以前每天走这条路,虽然路面坑坑洼洼的,但还是比较安全,自从施工队将道路挖开以后,下水井的井盖也被翘了起来,很多没有井盖的下水井周围都没有警示和防护设施,这对过往行人构成了很大威胁。”

  记者沿海拉尔西街骑行时发现,施工过后的道路的确变得平坦好走了,可是施工后道路上留下不少没有井盖的下水井,周围没有任何警示标志和防护措施,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当日上午,针对这一情况,记者来到山东高速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市政工程道路改造项目部采访。该项目部杨经理称:“近期没听说有市民受伤事件发生,6月份好像有1起,但是不知道市民受伤的路段是不是我们公司负责的施工改造的路段,受伤的市民也没说清楚,如果的确发生在我们公司负责的路段,可以找办公室负责人协商解决。”

  而该项目部办公室一位姓迟的工作人员表示:“昭君文化节期间处于停工,办公室负责此事的主管领导请假回老家了,需要等领导回来以后汇报,该属于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肯定会承担。”

  对于施工后下水井存在种种安全隐患一事,该工作人员称:“施工后,有安全隐患的地方都有印有我们公司警示标志的路标,可是一些人顺手将路标私自拿走了,我会领导汇报此事,加强这方面的管理。”(记者 王晓博 实习生 洪 凌 )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亲,小心中暑!
草原套马
特警备战
夏日草原美如画
乌兰牧骑送文艺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中蒙俄国际汽车穿越拉力赛
草原盛会“那达慕”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