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下基层、科学发展促跨越、创建“红旗党组织”、争当“模范党组织书记”、提高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创新机制选任干部、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补助……一系列响亮的词语背后,是近年来兴安盟突泉县党建工作走过的改革创新历程,是全县党建工作亮点的真实写照和生动缩影。如今在突泉县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所到之处,无不透射出一股蓬勃发展的朝气,现代农业项目紧锣密鼓建设,重大工业项目全面铺开,民生事业惠及城乡、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一花引来万花开,百花绽放引春来。正是扎实的党建工作,夯实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基石。突泉的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方兴未艾,蒸蒸日上。
主题实践活动的陆续开展,为突泉发展提神鼓劲。各类主题实践活动是发展的动力,近年来,突泉县积极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带来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观念大突围,力量大凝聚,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当你走进突泉县的城乡,与干部和群众谈话时,能深刻感受到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
2010年,该县开展“红旗党组织”和“模范党组织书记”争创活动以来,共有21个村被评为“红旗党组织”、6名村书记被评为“模范党组织书记”,在开展“红旗党组织”和“模范党组织书记”争创活动中,该县把党组织创建任务,把党组织、党员的思想精力凝聚到发展上来,把活动成效体现在推进产业发展、提高老百姓收入上来,各基层党组织变“要我争创”为“我要争创”,大幅度提高集体经济实力和群众生活水平,让农民们都鼓起钱袋子。激励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创先争优。为了促进产业发展,该县还实施了“大学生村官职业技能提升和青年农民致富培训工程”,先后选派40名大学生村官、116名青年农民赴河南、山东等地学习种养技术,这些村官和青年农民成为农业发展的技术骨干和致富带头人。2012年开展了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全县261名党员干部走进乡镇、村屯、农户和企业,充当致富服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调研员和基层党建指导员,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开展的县乡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双向述职”,近三年群众测评满意率均在90%以上。
基层组织服务能力的加强,为突泉发展强基固本。基层党组织是发展事业的坚实堡垒,突泉县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服务能力为抓手,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积极推行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做到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服务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目前,全县以248个屯组代办点为基础,188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支撑,3个便民服务站为样版,1个便民服务厅为标准,健全完善的服务机制为保障的县—乡—村—屯四级服务平台基本建立。为群众提供信息咨询、法律援助、证件办理等服务,年均为群众办事5000余件次。两年来新建89个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完善了党员活动、文化娱乐、卫生保健等功能。
同时,突泉县立足实际,着眼长远,通过建立健全多项服务群众机制,实现职能和干部作风的转变。实行县处级干部“八联系”制度(每人联系一个乡镇的两个不同类型村、一个县直机关、一个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一个社区、一名专业技术人才、一位离退休老干部、一个先进人物和一个困难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961件。开展结对共建、结对帮扶活动,县直机关、近千名党员干部与基层组织、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建立组织生活同开展、积极分子同培养、教育培训同实施、党内关怀同进行的共建机制,实施致富项目60余个,协调解决资金1600余万元。建立完善服务制度,将为民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纳入年度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群众评议结果作为对基层党组织测评考核的依据。
干部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为突泉发展凝智聚力。干部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直接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质量。在选人用人上,突泉县创新工作机制,注重工作实效,激发干部队伍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该县是全区“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县”,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四项监督制度》等规定,出台了突泉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动议办法》、《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办法》、《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酝酿办法》等11项制度,实行“三推、四差、两公开、两票决”选任干部,采取公开选拔、公推竞选方式,不断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受到了干部群众的认可和好评,实现了零举报。2008年以来,突泉县组织工作满意度综合排名始终位于自治区前十位、全盟首位。
突泉县还把理论武装摆在提升干部素质的首要位置。以县委中心组和各党委中心组学习为引领,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50多期,培训各级干部6000余人次,促进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为加快发展步伐,该县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作为,先后组织434人赴北京市朝阳区、浙江省诸暨市、鄂尔多斯市等30多个地区考察培训、挂职学习,促进全县各级干部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发展步伐加快。2011年全县二产比重首次超过一产,2012年开工超亿元工业项目16个。发展富民产业,全县肉鸡养殖能力达到4000万只,屠宰加工能力达到6000万只,居全区旗县之首;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万亩,反季节瓜菜生产能力达到7万吨,两大产业拉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冯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