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新生代农民工:游走在城市与农村之间
内蒙古新闻网  12-07-20 09:42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原因】想让后代成为城里人

  从谢鑫家出来,记者走在村里,不时看到闲坐聊天,或领着抱着孙子散步的老人。在一个安静的院落里,记者见到了孟春霞和她的母亲王桂香。孟春霞的哥哥孟耀栋今年26岁,3年前大学毕业后四处打工,最近在一家快递公司工作。

  孟春霞是90后,现就读于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财会专业。孟春霞说:“学校放假后,我本想出去打工,但是没能在大饭店找到工作,所以就回家帮父母干活。前几天在地里摘豆角,上午出去下午才能回来,脖子和胳膊都晒黑了。这几天农活不忙,我就在家里绣十字绣。”她腼腆地笑着说。谈及学校的生活,孟春霞告诉记者,今年学业很忙,周一到周五每天上8节课,课余时间她喜欢看书、打球、上网。她感到校园生活很充实,很有意义,她希望毕业后留在呼和浩特市或包头工作。“同学们多数留在包头,我想和他们在一起。”她说。

  母亲王桂香则希望孩子们能留在身边,她告诉记者:“孩子父亲的腿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受伤,并留下了残疾,现在只能在工地下夜,一个月也就1000多块钱。我血压高,每天离不开药,什么重活都不能做。今年,我将家里的大部分地都包给别人种了,只留下少部分地种点菜自己吃。”

  从孟家出来,记者来到了孟耀栋打工的快递公司。孟耀栋是个帅气健谈的小伙子,他说他以前在市区的大超市里做过销售,后来因为担心母亲的身体才放弃了。孟耀栋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接触过的农活儿。“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帮家里锄地、拔草。后来,父母怕我耽误学习,很少让我去地里帮忙。中考的时候,我本来有机会到呼和浩特敬业中学读书,但是父亲出车祸让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我便选择在离家很近的呼和浩特市第九中学上学了。”孟耀栋的大学是在山东上的,他说:“我是学生物制药专业的,但是我更喜欢销售。毕业后,我一直从事销售方面的工作。刚开始在山东,后来觉得离家太远,就到了呼和浩特市工作。这几年,母亲的身体越来越不好,我只能选择在村子附近工作。虽然这里的工作很辛苦,工资却不多,但是为了母亲,我只能先这样了。”从孟耀栋身上,记者看不到丝毫农村小伙的影子。他说,除了户口,自己和城市人没什么两样。他也不会因为家庭背景而自卑,但是谈婚论嫁的时候,农村户口、住房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摆在他的面前,他又感动很迷茫。孟耀栋是乐观的,谈到对未来的设想,他说:“我想自己创业做老板,最好在市区有个自己的店铺,再把父母接到城里安享晚年。这样等我的孩子长大了,就是真正的城市人了,就能享受到比我更好的教育了。”

  【矛盾】农村户口隔断城市梦

  从郭家营村出来,记者又来到位于新城区毫沁营乡石头新营子村的呼和浩特市新民小学。

  呼和浩特市新民小学是一所私立学校,该校共有39个教学班、2300多名学生,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占全校学生的三分之二。这些孩子的家长对子女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希望孩子可以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因为没有城市户口,孩子们的求学之路将更为艰辛。

  采访中,该校的王江林校长告诉记者:“私立学校不同于公办学校,很多政策都享受不到。比如,国家推行的校安工程只针对公立和民办学校,所以,我们的学校从整体硬件设施上就和公办学校相差甚远。另外,私立学校的老师都是聘任制的,流动性较大,这多多少少也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而且,由于没有城市户口,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能通过考试进入重点中学。同在一片蓝天下,这些孩子却享受不到同样的待遇,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十分心痛。”

  据王校长介绍,新民学校的生源每年都有递增,来上学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家在外地随父母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子女。虽然在他们的家乡也建起了许多希望小学,但是由于缺少师资,很多父母还是会选择将孩子送到城市里来上学。王校长说:“这些孩子既无法享受城里学校的资源,又无法享受家乡希望小学的资源,处于边缘地带。而他们的父母由于都是打工族,每天早出晚归,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给孩子辅导功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还特意推迟了放学时间,老师们义务给孩子们补课,以尽量减轻家长的负担。”

  【声音】新生代农民工有六盼

  记者了解到,据抽样调查显示,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在这些农民工里,有一个特殊的小群体,那就是新生代农民工,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目前,多数新生代农牧民工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他们主要有六盼:一盼稳定就业,二盼进城务工有房住,三盼子女平等就学,四盼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五盼提高收入、物价平稳,六盼获得社会认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在这“六盼”中,老有所养和病有所医是很多新生代农民工的迫切希望。从赤峰市翁牛特旗来呼和浩特市打工的刘海龙深有体会,他说:“我们在老家看病都用新农合报销,虽然没有城镇医疗保险比例高,但是总能减轻点负担。不过,新农合需要先交钱后报销,看大病的时候明显感觉手里钱总是不够。”巴彦镇民政办的杨主任称,为了解决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问题。他们每年投入大量财力,镇里7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有100元补贴,不少家庭还有低保。看病除了新农合报销之外,还有一次性大病救助,其中最多可以得到15000元。“农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我们这样做也是防止因病致贫,让他们在城市里安心打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脱离土地,到城市打拼。不管是生活在首府周边农村的孟耀栋等年轻人,还是如新民学校农民工的孩子们,他们对于未来都充满信心。除了期盼,他们也在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可能我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到山东工作了,但是留在父母身边,我一点不后悔。”孟耀栋这样说。(记者 周 婷 孟 丽 实习生 樊 璐 张 芳)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亲,小心中暑!
草原套马
特警备战
夏日草原美如画
莫旗部分地区突降...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中蒙俄国际汽车穿越拉力赛
草原盛会“那达慕”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