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效初显,征程方启——以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国家长治久安,以和谐理念筑牢全党全社会团结奋斗科学发展之基
“网格服务访万家,帮困解难像自家;创和维稳靠大家,干群合心大赢家。”
这是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桃花镇拆迁办副主任庄文光自编的顺口溜。他还有一个身份:青龙社区网格23组组长。
这个独特的身份,促使庄文光经常带着组员“串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连百家心”,从一个“得罪人”的拆迁干部,成为居民的“阿光兄弟”。
这种干部群众满意、党委政府放心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是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所创造的经验做法之一。以创新社会管理助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并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开花结果——
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管理创新,首先体现在理念的转变上:从传统的管理整治思维,到“寓管理于服务”;从政府“大包大揽”,到注重运用社会多方资源、形成社会合力;从以强制性行政手段为主,到重视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科技等多种手段综合施策。
创新社会管理,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打造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培育综合性社会组织、构建“大调解”体系;“大走访”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利用互联网、微博搭建民意沟通新渠道……一大批立足基层、突出实效的经验成果不断涌现,一系列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制定出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初步成形。
和谐之道,贵在深入人心。建设和谐文化,方能巩固社会和谐思想道德之基。在党中央部署决策之下,全党全社会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益成为我国社会意识的主流和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成为团结奋斗的精神风帆。
稳步开局,征程方启。和谐社会,不仅是一种理想、一种目标,也是一种状态、一种过程。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从古至今,建设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
科学发展、共建和谐,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共同作出的历史选择;人民群众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期盼,化作推动中国向和谐社会不断迈进的强大动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阔步前行,谱写共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新篇章。 (记者 邹伟 刘奕湛 程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