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化遗产品类齐全、地下文物资源丰富、重要发现数量较多,普查工作结出累累硕果
全区登录的21099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涵盖了普查分类体系6大类中的56个小类,只缺少了古遗址类中的桥梁码头遗址和古建筑类中的苑囿园林、堤坝渠堰等3个小类。其中,古遗址、古墓葬数量总和达18400处,占全区文物点总量的87.21%(图表一)。这表明,丰富的地下文物资源是我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特色。
普查中新发现的许多文物点,对于揭示北方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面貌、完善北方地区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例如,从以往的调查发掘情况来看,中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分布的北界是在包头市境内的大青山南麓一线,在本次调查中,于乌拉特前旗的乌拉前山南麓地带及山后的明安川平原、呼和浩特市东北部的大青山山地丘陵区,均新发现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时代的遗址;东南部地区近几年连续大规模发掘的赤峰市红山区魏家窝铺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区清理发掘的最大规模的一处红山文化环壕聚落遗址;西部阿拉善盟发现了一些具有甘青地区史前文化因素,又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遗址。
自治区评选的“三普”二十大新发现中,魏家窝铺遗址、正镶白旗北朝墓葬、准格尔旗庙塔清代石窟寺、呼伦贝尔中东铁路建筑群等4项人选了国家文物局评选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正镶白旗北朝墓葬出土了众多珍贵的遗物,这在北方草原地区的鲜卑系墓葬中是绝无仅有的,初步推断可能属于西来的粟特人墓葬。庙塔石窟寺与开凿于崖壁上的石窟寺有很大的区别,它是用条石砌筑成洞窟的造型,集塔、洞窟、塑像、壁画为一体,这种新颖而独特的组合形式目前在全国其他地方还没有发现。呼伦贝尔中东铁路建筑群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在全国同类文化遗产中具有代表性、唯一性,它已经成为沿线民众与历史对话的纽带,在传承城市文化的同时承载着人们的记忆与情感。
赤峰市一直号称全区文物的“半壁江山”,敖汉旗更是全国闻名的文物大旗。在本次普查中,赤峰市登记文物点7340处,仍然位居全区各盟市文物点总量排行之首,但其在全区不可移动文物总量中所占的比例由原来的1/2降至1/3,这表明其他盟市的“三普”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文物地位得到了提升(图表二)。通过“三普”工作,全区不可移动文物总量成倍增加,提升了内蒙古自治区的文化遗产地位,许多新发现和新增文化遗产品类丰富了草原文化的内涵,为我区的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文化遗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