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农牧区新貌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走基层· 亲历内蒙古变化】重访小海窝 苦水变欢歌
 

  前几天,在自治区妇联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记者又一次前往小海窝村采访。路上,3年前到这个村采访的情景又清晰地浮现于脑海。

  2009年5月20日,“母亲水窖”工程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小海窝村开工打井。那天,当我们乘坐的车驶进村口,远远地见到一些老人迎了上来。“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大多是老人,还有一些孩子。这么多年来,我们这里的人都是喝着水井里的高氟水。男女老少的牙都喝黄了,很多妇女到了40岁左右就会腰腿疼、手指疼。遇到天旱,井就会干枯,还得到2公里外的邻村挑水。可这个村的水也不宽裕,我们经常得看人家的脸色、听不好听的话。听说今天就要开工打井,大家比过年还高兴!”皮肤黝黑的村主任文瑞说。

  那天,在村民田英花家,老人一边沏茶一边说:“我们这里的水不好喝,你们城里人喝着不习惯。”记者接过茶杯喝了一口,浓浓的山茶味仍不能掩盖水的苦涩。在老人家的厨房,一个三四平方米的小屋子里,一个塑料桶装着半桶水,更贴切地说———上面是水、下面是泥,这就是老人每天辛辛苦苦从井里提回来的饮用水。当时,老人流泪了……

  4个多小时后,我们再次到达了小海窝村,正在地里收庄稼的文瑞迎了出来。他告诉我们,“母亲水窖”工程为该村打出了深水井,于当年10月20日竣工,村民家里通了自来水。那天,很多村民都哭了,大伙儿是太高兴了。

  心里惦记着田英花老人,记者想去她家看看。文瑞说,老伴儿去世后,田英花被儿女接走了。带着些许遗憾,我们来到另一村民王秀珍家。走进院子,王秀珍老人正在屋前小菜地里摘菜。她激动地拉着记者的手说:“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我们才能吃上自己种的菜。原来,家家户户一年四季都吃土豆,蔬菜可稀罕啦!”文瑞告诉我们,因为通了自来水,庄稼的收成也有了保障。村民们还养起了牛、羊等牲畜,收入平均比过去提高了3成。

  “过去用水可真难啊!很多人活一辈子都没洗过一次澡!也是因为缺水,外村的姑娘不愿意嫁过来,本村的姑娘都想嫁出去,男人们娶个媳妇可难啦!”从王秀珍家出来,文瑞沿途向我们介绍了不同时期打的水井。“我今年55岁,这个是我小时候喝过水的井,如今已经完全干枯了。”“这个是1990年,我领着村里四五十号人一起打的。”正聊着,见一个村民拉着一头牛来饮水了。“村民们习惯了节约用水,自来水可舍不得给牲畜喝。”文瑞说。

  自治区妇联工作人员介绍:2001年“母亲水窖”工程实施以来,我区已累计使用该项目资金2869万元,建设集雨水窖等分散取水工程4375眼,小型集中供水工程195处,饮水设施升级改造工程13处,学校安全饮用水工程6处,解决了16.3万人的饮水困难。(记者 丁燕)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草原上的图书室
新学年开始了
带着毛驴闯市场
动态清零 零就业家庭
胜利者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秋菊绽放塞外青城
内蒙古博牙高速公路即将开通运营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