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科学发展成就辉煌 > 走基层 看发展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走基层·喜迎党的十八大]集通铁路:驰骋千里草原
内蒙古新闻网  12-11-02 17:38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工作人员自己创作机车演变文化墙

  

  线路工人24小时不间断地对轨道进行检查维护

  10月26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开展“新闻记者集通行主题采访活动”启动,在将近一周的时间里,来自区内外的10多家媒体20多名记者组成的报道团深入集通铁路公司各个基层单位进行了深入的体验和采访。

  普速铁路中里程最长

  内蒙古集通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内蒙古地方铁路总公司,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于1985年5月7日批准成立并牵头组建,1995年7月16日变更出资股比,铁道部和自治区政府共同组建成立内蒙古集通铁路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7月,在经营范围覆盖铁路运输、煤炭营销、工程建设等多领域基础上,又组建了内蒙古集通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管辖运营集(集宁)通(通辽)、锡(锡林浩特)多(多伦)、锡(锡林浩特)乌(乌兰浩特)3条铁路,营业总里程1336.3公里,途经全区4个盟市、17个旗县。运营16年来,已发展成为全国普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运输规模及资产体量较大,始终保持盈利且唯一以集团化模式运作的区域性路网合资铁路公司。

  1600人奋战护路一线

  每当列车快速驶过时,铁轨就会产生细小的位移。为了保障列车的安全,就需要线路工人24小时不间断地对轨道进行检查维护。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极大地考验着线路工人的意志和体力。

  10月26日,采访团一行在集通铁路公司k138路口看到:当一列列火车疾驰而过之后,一群手持各种工具的线路工人便紧张有序、一丝不苟地围在铁轨旁细心地检查、维护着轨道。

  “轨距1435毫米,最大误差不能超过6毫米……”达盖线路车间主任李伟在呼啸的冷风中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嘱咐着现场的工人们。17年来,这位中年汉子带着养护工人年复一年看护着责任线路。“这几年,我们线路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在养护器械上的变化较为明显,大量客货车、大型养路机械的投入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结束了以往推着轨道车养护铁路的历史。同时,公司不断增加投入,努力改善我们基层工作的生活条件。我们站里修建了图书室、台球厅等休闲娱乐设施,日用电器也是应有尽有,这些变化让大家干劲越来越足!”。谈起这些年基层站的变化时,李伟脸上堆满了笑容。

  记者了解到,在经棚至通辽全段,共有1600多人分班组、分路段奋战在护路一线。他们夏季从早6时30分工作到20时,冬季从8时30分工作到18时。如果遇到恶劣天气则需24小时坚守岗位。他们长年累月露天作业,夏季高温达到40摄氏度,冬季温度通常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但是,这些可爱的铁路养护工却没有丝毫怨言。

  “两个车站之间是一个区间,我们线路段有77公里,基本上我一个月要沿着线路走2次以上。列车高速驶过后会对轨道产生微小的影响,其中对于曲线轨道的影响较大,这就需要及时的维修和养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认真细致地对线路进行养护,争取确保万无一失。”李伟说。

  说话间,一列火车疾驰而过,在火车的鸣笛声中,线路工人们再一次开始了维护工作……

  蒸汽机车最后的风景线

  在集通铁路大板车务段的蒸汽机车广场上,5列蒸汽机车静静地停在那里。已经斑驳不平的车体再次被覆上黝黑的漆面,曾经锃亮的气泵连杆布满锈迹,巨大车轮被重新刷上朱红油漆……这些曾经气势磅礴的蒸汽机车,如今默默地停在那里,无声地向来访者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集通铁路曾是世界上最后一条以蒸汽机车作为牵引动力的铁路正线。当年,在总长120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着100多台“前进”型蒸汽机车。

  2005年12月9日,全世界仅存的最后一条蒸汽机车线路在集通铁路大板停运,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谈起这十几年的巨变,作为与蒸汽机车打交道的老铁路人,大板机务段运转车间指导司机张德山话语中,充满了对火车机车变迁的感慨。回忆起当年,张德山说,蒸汽机车窄小的驾驶室内,站上3个人就显得非常拥挤了。一钻进驾驶室里,顿感热浪袭来,打开锅炉门后,能清晰地看到里面几平方米红彤彤的火苗。说起来,最难忍受的就是冬天了,蒸汽机车四面透风,瞭望时候还得开窗户,最冷的时候能达到零下三十几摄氏度。就这样,一班三人,一车三班,一年四季,我们驾驶着2200吨的蒸汽机车,行驶在大板至好鲁库205公里的路上。

  随着2005年动力转型,集通铁路货运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适应铁路货物运输现代化的需要,实现货物运输重载化、快捷化的要求,大板机务段逐步引进内燃机车。

  蒸汽机车由于热效率低、能耗大而退出了历史舞台。

  “集通铁路不仅实现了机车的革新,还实现了路网建设的大跨越。”采访团的领队刘晨阳介绍说,“集通铁路自2008年开始,以既有集通和锡多铁路为横纵坐标主轴,通过延伸辐射,要在3~4年内建成以“两横四纵四支线”为主干,辐射东北、连通西北、北接口岸、南联海港的蒙东路网新格局,形成3条连接3个口岸的资源外运通道和6条连接4个港口的煤炭下海通道。”

  信号工人精心检修保养

  在千里集通线上,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他们无论寒冬酷暑都要早出晚归,如同呵护自己的儿女般,精心检修保养道岔转换设备,为铁路运输畅通提供可靠的保障。他们就是电务段的信号工。

  10月28日6时,大板电务工区的职工已齐刷刷地站在了工区门口,听工长贾伟宗布置工作任务:“线路所立杆作业,李明负责作业安全;六地沟施工作业,罗志华负责人员组织……”由于当天的施工位置处于路堑底部,作业平台比较狭窄,运输机柱的汽车靠近不了作业点,只能将机柱卸在护坡顶端。看着十几米长的信号机柱,参与作业的人员对作业安全心里都没了底。经过充分探讨,在贾伟宗的带领下,信号机柱一寸寸地靠近安设点,腰肌劳损的职工挺起了腰板、身体单薄的女职工挽起了大绳……陡峭的护坡难以立足,跌倒的队员衣服磨破了、鞋子脱落了……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每一个参与作业的队员,都竭尽全力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立杆作业结束,全体作业人员马上又赶往六地沟站更换电液转辙机施工现场进行支援。偌大的站场,施工人员穿梭如流,电务工区的三十几名施工队员,在几百人的队伍中显得微不足道。但是,每项电务作业的精准,与施工安全正点密不可分,如果说整个施工是一台高效运转的机器,那电务作业就是保证其正常运转的一个“紧固销”。现场大型机具的轰鸣声、声震云霄的号子声,合奏出一曲雄浑的劳动乐章。组装电液转辙机、电缆配线……电务工区的各项作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14时,队员们才席地而坐,端起盒饭开始一天的午餐。

  队员们施工结束返回驻地时,已经是华灯初上。

   “锡林郭勒号”有特色

  10年前,锡林浩特火车站只有一个售票窗口,发售的也是卡片式车票。

  现在,这里的售票大厅宽敞明亮,LED大荧屏上显示着车票、车次等信息。

  特别是2012年春运以来,网络售票、电话订票、POS机刷卡等一系列的现代化售票方式,让老百姓实现了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车票的美好愿望。

  随着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车务系统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完善服务设施、转变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的活动。候车大厅内设了服务点,增设了“红十字”药箱和一应俱全的百宝箱,站车爱心接力、手机加油站等一系列服务举措层出不穷,铁路部门服务旅客的能力得到了彻底的加强。

  集通线上的旅客列车运营之初,如果想要列车上售票,就必须手写区段票、代用票。区段票售出后,要人工填写票根,代用票需要粘贴剪断线,并且都是人工核算金额,费时费脑费力。现在,列车上售票使用的是几经换代的列车补票系统,电子打票,微机结账,除去了填写的麻烦,并且保证了准确率,大大提高了售票速度。站车用于统计乘车人数的通知单,也被列车交互查询系统取代,列车长只要按时查询列车售票终端,就能准确掌握乘车人数。

  2011年12月1日21时31分,作为展现内蒙古及呼铁局改革发展的成果、呼铁局“三站三车”服务精品列车之一的“锡林郭勒号”旅客列车成功开行。列车采用25G型新型空调车体,还推出了“母婴私密哺乳空间”、“文化娱乐车厢”、“儿童温馨提示卡”等10多个特色服务项目,极大地丰富和便利了旅客的旅途生活。该次列车还特别打造了列车文化长廊,在全公司范围内征集了职工原创的书法、绘画、剪纸、摄影作品。统一制成艺术展品,悬挂于车厢内,营造了浓厚的列车文化氛围,充分体现了草原地区的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为了活跃列车氛围,减缓旅客乘车疲劳,车务部门还选拔了多才多艺的乘务人员组成流动“乌兰牧骑”小分队,适时为旅客表演节目,必要时与旅客进行节目互动,活跃丰富旅客的旅途生活。

  创建一流企业

  运营16年来,集通铁路运输经营业绩逐年攀升,资产总额由开通运营之初25亿元增至2011年248亿元,增长9倍,蒙东路网建成后资产总额将达到900亿元左右;营业收入由1996年4.8亿元增至2011年62.4亿元,增长12倍;股东权益由1996年11.9亿元增至2011年83.8亿元,增长6倍;累计实现利润30多亿元。

  特别是2008年以来,集团公司以创建全国一流合资铁路公司为目标,主动践行集团化发展、市场化运作和集约化经营之路,形成铁路运输、铁路建设、多元经营、后勤保障协同发展的经营格局。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年均增幅分别达到20.51%和17.2%,运营体量、建设规模和资产总量居于全国合资铁路公司前列,连续4年入围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累计发送货物4.6亿吨,运送旅客2500万人次,向自治区上缴利税43亿元,为沿线地方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累计筹措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沿线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解困。

  2009年,集团公司如期还清15.75亿元世界银行贷款本息,在国内世行贷款项目中起到楷模作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广泛认可,先后获得国家优秀诚信企业、中国AAA企业资质认证、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集体、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先进单位、自治区诚信纳税先进单位等称号。(记者辛永红)

[责任编辑 王美花 ]

春到尼尔基
生态杏花节开幕
桃花源里说廉政
高高兴兴卖余粮
内蒙古:大规模发...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沙海造良田
植下—片绿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