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头号民生工程步履坚实
2012年,我区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区头号民生工程,举全区之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稳定解决30万扶贫对象脱贫、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的任务和目标。我区的扶贫开发正在进入由解决温饱逐步转入促进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新阶段。
2012年,我区用于扶贫攻坚的投入达到76亿元,重点实施了连片特困地区、整村推进和扶贫移民“三大工程”;采取了“六项措施”,即推进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互助资金扶贫、革命老区和民族自治旗扶贫、行业和社会扶贫、保障救助扶贫,使扶贫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全区各类扶贫项目共覆盖2061个贫困嘎查村,共扶持17.2万贫困户69万贫困人口,稳定解决了35.77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扶持的贫困人口当年平均增加纯收入812元,增收17%。
在有力的扶贫举措下,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设施均得到明显改善。新增县乡村道路1032公里,项目建设完成人畜饮水井586眼,解决饮水困难人数3万人,解决牲畜饮水困难13.8万头,架设高低压线路18673千米,硬化街道6517万平方米,新建房屋面积93.6万平方米,危土房改造5245户,移民搬迁5500户。贫困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路、通话通邮、通广播电视,有医疗卫生室、有科技服务站、有文化活动室。
农牧业生产也得到了发展。新打井3179眼,新增管灌、滴灌、喷灌面积88055万亩,新建温室、大棚面积920万平方米。养殖业新建圈舍面积165万平方米,新建青贮窖面积47万平方米,增加牲畜头数3898万头只。发展庭院经济11.6万平方米,围封草场19.76万亩,节水农业和设施农业的比重明显提高;肉牛、肉羊、肉鸡、生猪等产业有较快发展。
社会事业发展脚步加快。新建卫生院140个,建设卫生室6461平方米、文化室3944平方米;开展了大型医疗设备捐赠工作,为28家旗县、乡镇级医院捐赠了价值1200多万元的大型医疗设备。启动了内蒙古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大病资助项目,完成了第二期300个“农牧业科技声像站”示范村的建设工作,免费配备300套声像站设备、3万套科技光盘及3辆农牧业科技声像站服务车。还组织实施了一大批科技、教育、文化扶贫项目。
“十二五”期间,国家整体扶贫战略向集中连片特困区域转移,自治区党委政府也提出扶贫开发投入向东中部地区重点倾斜,坚持项目示范带动和到村到户相结合,坚持突出优势产业、重点贫困区域与兼顾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革命老区等特殊困难地区相结合,坚持集中投入和分散扶持相结合,重点对以现代设施农牧业为主体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以及旅游、民族特色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生产性建设项目进行扶持,扶持对象为贫困嘎查村、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与农牧民利益连接紧密、带动能力强的扶贫龙头企业。
2013年,我区继续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区头号民生工程,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实行开发式扶贫与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双轮驱动”,努力构建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五位一体”布局相适应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3年要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主战场,以产业扶贫、项目扶贫、教育扶贫为抓手,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和扶贫移民工程,解决好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就业问题,不断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要发挥好扶贫对象的主体作用,激励引导他们自力更生、发展生产,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2013年,全区计划完成扶贫对象减少40万人以上,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5%以上。(记者 方 弘 通讯员 高凤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