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内蒙古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 谱写美丽内蒙古新篇章
 

巴特尔

  内蒙古横亘“三北”,广袤的疆域、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类型使之成为卫畿京津和中国北方广大地区的一道天然生态屏障。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局,建成美丽内蒙古,不仅是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巩固国家生态安全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依托。

  一、以十八大精神为指针,准确把握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新方位

  建设生态文明,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曾提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维、新论断充满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和极为丰富的内涵,是与时俱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发展理念上的集中体现,必将引领内蒙古的发展进入到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

  内蒙古地理区位特殊、生态系统多样,是全国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祖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内蒙古东西绵延2400多公里,拥有118.3万平方公里的疆域、13.2亿亩草原、3.55亿亩森林、6368万亩水面和湿地,草原、森林面积均居全国之首,水面、湿地和沙漠、沙地面积也位居全国前列,不仅是祖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系统,而且是众多江河水系之源、北方大陆性季风必经之地和国家主要的林业、牧业基地,一旦草原沙化、林地缩减、水源被污,必然殃及“三北”,乃至对全国的生态安全造成难以估价的影响。因此,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出的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就占到了内蒙古总面积的86%。正是由于内蒙古特殊的生态地位,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历来高度关注内蒙古的生态状况并寄以殷切期望。江泽民同志指出,“内蒙古地区是我国北方的一道天然生态屏障。这里的生态环境如何,不仅关系内蒙古各族群众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华北、东北、西北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意义和责任十分重大,一定要搞好”。胡锦涛同志指出,“内蒙古历来是祖国北疆一块绿色宝地。一定要本着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切实保护好内蒙古这块辽阔草原,保护好大兴安岭这片绿色林海,为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做出贡献。”习近平同志指出,“内蒙古全区上下都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保护好、建设好内蒙古这一重要生态屏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推动形成节约资源特别是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有机统一”。

  内蒙古资源丰富但发展不充分,亟需加快发展又必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内蒙古开发晚、建设迟,至今发展仍不充分,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亟需加快发展,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十多年来,内蒙古依托资源,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随之带来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大规模开发导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趋严重。是继续走传统资源型经济“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还是下决心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路?道理是明白的,选择也是不难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发展的惯性,一些地区、部门在指导思想和实际行动上还没有调整到位,为单一追求发展速度而浪费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事还时有发生。今天,面对保护地球家园的国际义务和共同责任,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约束和环保形势,面对人民群众对于良好环境、美丽家园的呼唤和期盼,内蒙古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生态文明之路的抉择显得格外重要而紧迫。

  内蒙古保护生态既有良好的文化传统,又有现实的成功经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条件、有责任先行先试。历史上的内蒙古是蒙古族和北方众多少数民族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文化三大源头之一的草原文化发祥地。

  草原民族对大自然生之俱来的热爱和草原文化崇尚自然的核心价值理念,成就了游牧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不朽传奇,也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内蒙古各族人民怀着对生态恶化的切肤之痛和建设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一直在与生态恶化做斗争,先后涌现出宝日勒岱、王果香、尹玉珍等一大批全国造林治沙模范。九十年代开始,由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生态建设和生态移民全面铺开,各地陆续实施了“围封转移”、“集中发展”、“进退还”战略和“蓝天、绿地、碧水”工程。进入新世纪以后,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内蒙古采取工程、技术和经济、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推动生态建设进入到新阶段。草场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和草畜平衡制度实现了全覆盖,草原和森林利用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草原平均植被盖度已从2001年的30.58%恢复到现在的43.1%,仅“十一五”就恢复森林植被面积244.2万亩。沙尘天气由上个世纪的年均近20次下降到近5年的年均9次左右,影响范围、强度、持续时间均呈下降趋势。先后关停“三高”企业3000多户,全面完成了国家节能减排各项任务,重点监测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由平均200天左右上升到了350天左右。到目前,内蒙古的生态总体恶化的趋势已经趋缓,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为进一步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范悦怡 ]

载歌载舞
“文化拜年”下乡来
给残疾人“送饭碗”
手工元宵受青睐
踏上演出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乡下秧歌进城来
挑本书带回家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