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很多务工人员又踏上了返程,各家用工单位也开始紧锣密鼓的招工工作,然而记者走访呼和浩特务工市场发现,呼和浩特市劳务市场出现了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局面,节后首府用工市场有点失衡。
采访内容:节后用工市场情况
采访对象:市民、农民工、家政公司负责人、餐饮业老板、保洁公司经理、小型机械加工企业经理、国家统计局呼和浩特调查队调查员、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内蒙古个体私营者协会秘书长
采访地点:呼和浩特市
【语录】
以往这个时候,这里有1000多人找工作,高峰期甚至能达到两三千人,但是今天一上午就我们几十人,因找不到营生,前几天来的很多人都走了。
——农民工李斌
工厂里的焊工太少了,都是一个人顶一个岗位,谁想过年多休息几天都不行。厂子里想再招些人,但掌握技术的人不好招啊。
——焊接工曹远
呼和浩特技术服务类的工人需求量是最大的,尤其春节后是对技术服务类人才的需求高峰。要做好就业工作,解决企业用工荒,就要加强劳动力的培训,让“力工”变“技工”,这对帮助中小企业发展意义重大。
——国家统计局呼和浩特调查队调查员韩瑞祥
企业招不到劳动者,必然会更加珍惜劳动者,提高他们的待遇。而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措施,比如减少企业的成本,降低他们的租金和税收,让更多的资金能够分配给劳动者。此外,加强对劳动者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技能,则是对企业和劳动者都有利的事情。
——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
【现状一】桥头市场冷清
“三六九,往外走”,乌兰察布市卓资县60岁的薛补全按照老家的习俗,大年初六出门,来到呼和浩特市,希望靠打工多赚点养老钱。大年初七,他早早地站在南二环的桥头市场,等待招临时工的老板,结果等了6天也没找到工作。
2月21日上午,春寒料峭,薛补全和30多人聚集在南二环务工市场,看到有人过来,就不约而同地围拢上去。“以往这个时候,这里有1000多人找工作,高峰期甚至能达到两三千人,但是今天一上午就我们几十人,因找不到营生,前几天来的很多人都走了。”来自清水河的桥头工李斌告诉记者,他今年31岁,上有老下有小,希望能抓紧时间干活,挣钱养家,但是在桥头苦等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薛补全对记者说:“今年工作分外难找,一方面是很多用工单位都在放假,另一方面是很多常年招工的单位,比如建筑工地,近年来都形成了自己的用工团队。”正说着,一辆白色金杯车停在路边,30多人小跑着围了上去,记者跟在后面。原来是一家饼干厂招搬运工,但是只招2个人。招工方在人群里选了2个年轻力壮的工人,拉着他们开车走了。打了十几年零工的薛补全没被选中,他感到有些迷茫,觉得找工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难,热闹了好久的桥头市场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冷清。
县府街的桥头市场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往年聚集几百人的桥头,如今只有几十人。“我等了半天也没等到活儿,你看能在报纸上帮忙登一下吗?”站在桥头的叶伟与记者开起了玩笑。21岁的叶伟听说县府街是呼和浩特市桥头工较为集中的市场,一大早就赶来找工作。可是等了半天,也没找到适合他的工作。
【现状二】技工难招
曹远一直觉得,今年春节过得有些匆忙,只在农村老家待了3天,还没和高中同学聚聚,就又踏上了返程的列车。曹远从包头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焊接专业毕业后,跳了几次槽,最后在锡林郭勒盟一家国企稳定下来,工作和收入都比较稳定,但就是平时工作比较忙。“工厂里的焊工太少了,都是一个人顶一个岗位,谁想过年多休息几天都不行。厂子里想再招些人,但掌握技术的人不好招啊。”曹远告诉记者。
从河南来呼和浩特的45岁的黄绍军在报纸上浏览着招聘信息,之前一直在北京从事木工的他今年准备在呼和浩特找工作。他说:“相比北京,呼和浩特的工资低了点,但就业岗位还是很多的,希望能在这里找一个轻松些的活儿。”
记者了解到,桥头务工人员存在找工作难的情况,但另一种情况却是,许多企业为招不到技工发愁,甚至一些生产加工型企业抢招电工、焊工、叉车司机、挖掘机驾驶人等紧缺技术人才的现象时有发生。
“我们公司的员工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企业原计划正月初八开工,可直到正月初十,回来的老员工还不到一半。”呼和浩特市一家小型机械加工企业经理王洪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春节刚过,求职者不急,招工者急,有的企业甚至因招不到工人,无法按时开工。
一边是桥头务工人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边是许多企业为招不到工人而发愁。有不少企业老板说,呼和浩特不缺工人,也不缺工作,缺的是工作技能的培训。
国家统计局呼和浩特调查队调查发现,2012年以来,呼和浩特市人才市场技工服务类人才需求大增,在全部用人单位需求中,对技工服务类需求排名第一。从去年冬季人才交流招聘大会情况看,技工服务类所需求职位占总需求职位数4828个的53%。
在国家统计局呼和浩特调查队常年从事就业调查的工作人员韩瑞祥说:“呼和浩特技术服务类的工人需求量是最大的,尤其春节后是对技术服务类人才的需求高峰。要做好就业工作,解决企业用工荒,就要加强劳动力的培训,让‘力工’变‘技工’,这对帮助中小企业发展意义重大。”
【现状三】保姆短缺
2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北垣街的一家家政服务公司,当问及想找一个全天陪护的女保姆时,该公司的一名中年女子摇了摇头说:“做全天陪护保姆工作的人都是从农村来的,她们回家过年还没回来。”该中年女子一边记录所需保姆的情况,一边说,全天陪护保姆和一般保姆照顾的对象不同,主要负责照顾老人或病人的所有生活起居,比较辛苦,所以不好找。她们这里虽然掌握着不少城市下岗职工的资料,但由于下岗职工多住在本地,通常只愿意白天工作,不愿意晚上也工作。记者临走时,该中年女子补充说,找全天陪护保姆急不得,只能等到正月过完了。
在祥润家政公司,听说要找清洁工,一个上了年纪的女子连连摆手:“这段时间打电话问的人特别多,多数是家里有病人或老人。从年前腊月中旬起,清洁工和保姆就不再接活儿了,你现在去哪儿也找不到人,她们都还没有回来……”该女子说,清洁工和保姆过年回家跟家人团聚了,一些习惯有保姆的家庭的生活突然被打乱了,原本由清洁工和保姆做的工作都得自己去做,很多人一下子应付不过来。
劳碌了一年的农民工回家过年,家政服务行业因此陷入半瘫痪状态。许多家政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很多城镇家庭现在急需清洁工和保姆,但再急也没有办法。
与家政行业类似,餐饮业同样遭遇用工荒。在赛罕区前进巷一家名为“老百姓”的餐馆,因为节后缺少人手,老板客串起了传菜工。在旁边一家名为“任辰卷饼粥”的餐馆,门口贴出了招聘面案、服务员、收银员的广告。记者从这家餐馆了解到,这里原来有4名服务员,现在只剩下2人。因没有面案,餐馆主打的卷饼需要从别的饭店调用。“招聘广告贴出好久了,就是招不到人。”这家餐馆的店长告诉记者。
27岁的云刚去年还在一家饭店当传菜工,今年他放弃了这份工作,正月初五就站在南二环的桥头务工市场。尽管一连几天都没找到工作,但他还是喜欢站桥头,“站桥头到了旺季一个月能挣3500元,在饭店当传菜工一个月只能挣1000多元,连自己都养活不起。”
【无奈】高工资留不住人
春节刚过,家住仁和小区的王喜贵开始忙着装修房子,最让他感慨的是,春节过后人工工费竟然比材料还贵。王喜贵在仁和小区住了3年,想换一下厨房墙面的瓷砖,年前准备要换,可是考虑到年前工人的工资比较高,就没有换。让他没想到的是,春节过后,工人的工费比年前还要高,而且还不好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春节过后,不仅焊工技师、车工技师、中式烹调师高级工、汽车运用工程技术人员高级工等在工资上都普遍提高,而且像洗车工、传菜工的工资也有所上涨。
呼和浩特市清净保洁服务有限公司的李唯经理告诉记者,为了稳住市场,价格稳定的公司都在成本控制上不断下功夫,以利润流失为代价,这是在所难免的。他介绍说:“春节期间,我们公司为工人增加了一次工资,保洁工一天的费用达到了100元左右,但还是留不住人。每年春节期间都会出现大量员工流失的情况,员工流动性大成为目前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公司用工人数在40人左右,过年后缺口在20人上下,部分工人回家过年后便不再来上班了。”
李唯还告诉记者,目前,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并不少,但是能用得太少,还有许多熟练工不愿意进公司被管理,这无形中加剧了用工荒。目前,部分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仍处在元宵节前的观望阶段,真正达成用工协议的不多。
【建议】政府引导规范用工服务
针对用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现象,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分析认为,目前我区的用工情况正从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结构性过剩发展,服务业的用工存在“双低”,即收入低和社会保障低。当今的务工者,由于并不存在生存方面的压力,他们更希望从事一些自由、体面的工作,所以就存在很多人即使站在桥头一天没找到工作,也不会加入到一家小企业,领一份他们不满意的收入,受到比较严格的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用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现象的原因。
于光军认为,存在这种问题是合理的,并且会反作用于企业和务工者之间的关系,使这种关系趋于合理。他说:“企业招不到劳动者,必然会更加珍惜劳动者,提高他们的待遇。而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措施,比如减少企业的成本,降低他们的租金和税收,让更多的资金能够分配给劳动者。此外,加强对劳动者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技能,则是对企业和劳动者都有利的事情。”
内蒙古个体私营者协会秘书长王瑞霞说:“多年来,我们的机构一直致力于促进劳动者就业。针对今年的就业形势,我们决定把原来每年5月份组织的招聘会改在3月底举行。针对大学生、农民工、下岗工人开展不少于70场的人才招聘会。由于技工一直是招聘会上比较缺乏的人才,我们决定针对农民工开展专门的免费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就业能力。”
【链接】赤峰:力工“充电”做技工
赤峰市敖汉旗木头营子乡是一个有着4800人的大乡,也是敖汉旗对外劳务输出的大乡。
近年来,有感于力工越来越不吃香,技工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状,木头营子乡政府从2008年开始探索“远程教育+技能培训+定向就业”的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路子,聘请专业教师对农牧民进行技能培训,并有计划地组织农牧民进行定向职业培训。
今年春节,木头营子乡的陈荣没有像往年急于出去打工,而是留在家乡,参加了村里组织的培训班,学习修车技能。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陈荣已经掌握了简单的修车技能,能去修理厂跟着师傅学习,再也不用站在桥头揽活了。“站桥头遇上旺季还能找到活儿,不过都是出力气的,淡季连活儿也没有。去当保安、端盘子、清扫卫生,挣得钱肯定不够花。一直以来,我就羡慕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现在我也掌握了一门技术,就不用急着出去打工了。”陈荣告诉记者。
木头营子乡文化站站长李永贵对记者说:“最近几年,我们乡输出了技术工人350多人,他们每年实现收入2000多万元,提高了就业能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今,很多农牧民工人节后并不急于出来打工,而是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通过学习技术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记者 刘睿 王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