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打破怪圈儿,赋予"圆锁"更多文化内涵
 
套面圈

吃生日蛋糕

  “圆锁”,是出现于山西、内蒙古和陕西的一种地方性“成人礼”仪式,当地的小孩子在过12周岁生日的时候要大办宴席。

  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人们更重视孩子的12岁生日了,一个生日宴下来,动辄几万元,堪比婚宴隆重。如此大张旗鼓,不仅生日变了味儿,还带来许多隐忧。

  如何让“圆锁”彰显文化的内涵?孩子的成人礼怎样过才能更有意义?

  民俗专家介绍,在北方,人们认为小孩子出生以后在未成年期间魂魄不全,每长1岁就会增之一分,并用面做的生肖锁锁命,到12岁的时候才可魂魄齐全,这个时候要举行开锁仪式(也称为圆锁)。

  北方地区,小孩子的12岁生日俗称为“圆锁”,是大人们对孩子即将步入少年时代的一个祝福,又称“开锁”、“迷魂锁”、“圆羊”,它是专给长到12岁的孩子举办的生日仪式。开锁前,先要在家里的祖宗牌位前摆设一定的祭供物品,全家老少聚集到祖宗牌位前,燃香磕头,长辈要训话。开锁仪式结束后,全家人聚在一起设一顿家宴,以示庆祝。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圆锁”这一礼节:聘请礼仪、定酒店、写礼帖等等程序,堪比婚宴隆重。

  在呼和浩特东影南路附近,一家酒店负责人告诉记者,酒店每周平均都有五六家给孩子订桌圆锁,场面非常热烈。记者在呼和浩特市区主要街道的几家高档酒店了解到,每个月平均接待儿童生日宴都在10桌以上。

  生日宴陷入怪圈儿

  后脑勺留着尺余长的小辫子,脑门留着“木梳背儿”,呼和浩特锡林南路电力小学三年级的王冉对自己明年12岁的生日宴充满了期待。他指着自己的后脑勺说:“我这是‘舅舅毛’,就等明年过生日管我大舅要8888元钱呢!”

  王冉的母亲介绍说:“村里的习俗,孩子12岁生日这天,舅舅要把孩子从出生就留着的‘舅舅毛’给剪了,这是要给大礼的。”

  王冉是家里唯一的孙子,全家三代几十口人都对该宴会充满期待,并都坚持要大办。孩子的大姨表示至少会搭5000元的礼,姥姥家也一样。

  一场豪华的生日宴,难免沦为社交场合的人情债。呼和浩特一位父亲为了给女儿庆祝12岁生日,提前1个月就开始做准备工作。甚至请了内蒙古电视台的专业人士专门给孩子录制了一个见证成长的视频。宴会当天,客人更是络绎不绝。

  “大家都看关系的远近随礼,一般的都要200元,多的则上千元。其中不乏有人借机送礼拉关系。人们现在更重视生日宴的商业性与经济效益,忽略了12岁生日宴最初的意义。孩子则以为,过生日就得请客吃饭,讲排场,搞攀比,挣面子。”一位家长表示。

  与此同时,有些并不想大办的家长显得无奈,办也不是不办也不是,夹在两难之间。自己搭出去很多礼,如果不办,那些钱就白花了。无形之中孩子的生日宴就变成了成人之间的交情宴,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你办我也得办。

  对于一些家境相对好的家庭来说,办一个生日宴会可能没什么经济上的影响,对于一些中低收入家庭,这样的宴会就会让他们感到有苦难言。

  包头市著名作家柳陆曾表示,圆锁既是风俗,也是陋俗。宴会人数的多少是家长权力、人缘的象征。人数多,收入礼金多,表示权力大,这些成为炫耀的资本。相反,如果订的饭店不高档,或乐队不出名,自己的孩子都会觉得寒酸,感到父母没本事,这些都是浅薄的文化现象,是滋生社会不和谐因素的种子。

  专家:意义比形式更重要

  除了循环在一个怪圈儿里,生日宴的弊端也日益彰显。“生日宴不仅仅浪费资源、钱财,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讲,它也污染环境,最主要的是不利于净化孩子的心灵,会使孩子变得世故、自私、没有爱心。”来自内蒙古大学生科院的高明新认为。

  呼和浩特市民齐先生说:“过12岁毕竟只是一个成人仪式,不应该请客送礼,大操大办,滋长铺张浪费的不良社会风气。学生还没有经济收入,让他们披金戴银只会助长攀比心理,这对他们的成长没有好处。家庭教育,家长应该以身作则。”

  12岁生日宴该不该办?林西县中心小学副校长张国新认为,家长首先应该告诉孩子圆锁的意义,而不是一味地讲排场。圆锁本是要给那些即将告别童年的男孩子打开智慧的锁链,让他们向着聪明才智的方向发展,向着成人成才的方向发展,让孩子感到自己已经脱离童年,产生加入到大人行列中的信念,自立起来,摆脱依赖心理。因为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所以现在男孩女孩都可以过。但如何过,应该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方式。

  今年13岁的刘晓婷告诉记者:“我的12岁生日就没在饭店办。我妈给我讲了她们小时候姥姥给过生日的情景,我也让妈妈那样给我过了一个简单却有意义的生日。那就是和妈妈一起给自己包生日饺子。”

  自治区关工委的一位负责人也表示,可以让孩子在生日这天与父母出外郊游,和父母共同感受大自然的造化;回顾一家人的甜蜜时光,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或者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看望敬老院的老人,资助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参观博物馆,参观革命教育基地,参观农民如何种粮,以增长见识,懂得如何去面对未来生活的压力和挫折。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系的老师则认为,作为家长,应该更注重对孩子的教育,教导他们承担责任,让他们学会感恩与珍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今后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文/图记者 张慧玲)

[责任编辑 赵静 ]

秧歌大赛
绚丽多彩的节日焰火
舞出好日子
扎兰屯:璀璨焰火闹...
载歌载舞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空中巡防
逛庙会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