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车时间长、不报站名、站点设置不合理、车况差……
因价格低廉,公交车目前是城市居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近年来,随着呼和浩特市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公交车运行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记者通过几日走访调查,发现不少市民对呼市公交抱怨不断。
“等一辆公交车动不动就半个多小时,天暖和还好说,寒冬腊月时那才叫受罪!”在内蒙古第一水勘院工作的王爽抱怨道。公交车难等,居住在赛罕区的李先生对此更是深有体会:“去年冬天,有一回我等21路车,一个人在第二站等了半个小时没见车影,那天还赶上下雪,冻得浑身发抖!”在一个与呼市公交有关的QQ群里,常有网友用手机登录提问:“xx路等了半天,为啥还不来?”记者在呼市公交总公司采访时了解到,按规定,公交车应每隔8—10分钟就发一趟。然而,除去早晚上下班高峰的堵车因素,即便在其他时段,乘客仍很难按时等来公交车。
“我在呼市上学3年了,但有些地方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每次一上公交车就紧张地看着窗外,生怕坐过站。冬天就惨了,车窗上全是霜,外面什么也看不见,只能时不时向身旁的人打听,坐一趟车真不容易。”内蒙古农业大学学生常昭宏说,“最惨的一次坐81路去嘉茂购物中心,居然坐过了三四站!希望每一辆公交车都能够及时报站名,毕竟不是每一位乘客都非常熟悉线路。”“有些车根本不报站名,有些车虽然报,但赶上人多时也听不清,为什么不在车厢后面也安上喇叭呢!”在金河湾小区的陈丽红看来,报站名的问题不难解决。
挤公交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人多时,还没等全下完,车就关门启动了,于是乘客不停地大喊让司机停车。本来是为了节省时间,结果二次停车反倒更浪费时间,且危险。对此,在一家太阳能公司上班的龚先生提了个建议:“呼市可以借鉴集宁的做法,在公交车后门附近的立杆上安一个电按钮,要下车的乘客提前摁一下按钮,这样司机就能知道,可以及时停车。”
在金桥开发区1500米的阿拉坦大街上,只有“边防家园”一个公交站牌,附近新康家园等5个小区的居民出行很不方便。而在阿拉坦大街北面的惠民街,则连一个公交站也没有。“出门动不动就得打车,时间长了,钱花不起啊!”赵先生对记者说,他住在新康家园五六年了,至今没有一趟公交路过那里。
还有乘客反映,呼市部分公交站点设置有问题,有的两站间距离很短,走不了几步就到了;而有的两站则相隔太远;还有的站点紧邻十字路口,公交停靠上下乘客时,很容易造成道路拥堵。
记者从呼市公交总公司了解到,在首府今年“三横三纵加一环”的新规划中,并未考虑非主干道的站点设置,甚至可能为了实现“走直线”的目标,连现有的一些站点都将取消。
对于乘公交车出行,一些乘客还有着更高的期待。“内蒙古属于高寒地区,可呼市的公交车没有几辆装有空调,冬天坐车太受罪了。”经常挤公交上班的韩女士很无奈地说,“呼市为什么不向发达城市学习一下,同时开通空调车和非空调车,设置不同的收费标准,由乘客自主选择。”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一些公交车的车况也令人堪忧:有的车门无法完全闭合,有的车窗关不上或者打不开;有的座椅出现摇晃或开裂,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乘车舒适度,甚至潜藏着安全隐患。
公交车上扒手多,是乘客坐公交车的共同体验,除了挤得不舒服,还常常破财。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候车人,其中居然有一半有乘公交车被盗的经历。“前年我从赤峰坐火车回呼市,在火车站一只脚刚踏上34路,钱包就被偷了。司机也不吭声,只是广播一下‘请您注意扒手’,啥用没有,小偷拿到钱包后根本不上车,早没影儿了!”王先生说起公交扒手,无奈地摇了摇头。
如今,虽然大街上的私家车越来越多,但公交车仍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在生活越来越好的今天,市民期待,舒心的公交旅程能够早日到来。(记者 陈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