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本报报道的“黑车”揽客问题。昨日,呼市运管局稽查三分局对金川开发区和呼和浩特火车东站进行了集中整治,查处12辆“黑车”。
本报记者兵分两路,一路跟随运管稽查人员查处“黑车”,另一路来到未涉及集中查处“黑车”的呼和浩特火车站附近进行暗访,发现火车站附近“黑出租”依然存在。
“狡猾”的“黑车”
昨日10时,记者跟随呼市运管局稽查三分局一队和五队的执法人员,前往金川开发区。在金川宽城的89路公交车终点站附近看到,马路两边停放着近20辆私家车,私家车中穿插停放着三四辆出租车,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两旁停放的车辆中大多是“黑车”。
记者下车查看,便遇到车主询问,“去哪啊?要不要打车?”
执法人员随后查看“黑车”的动静。一位乘客在和“黑车”司机讨价后准备上车时,执法人员立即过去制止,并没收了车钥匙,看了司机的行车证和驾驶证等相关证照。
打算乘车的乘客告诉记者:“附近不好打车,为了方便打算坐他的车走”。
紧接着,执法人员又在附近查处了一辆已经载客准备出发的“黑车”,车主下车后表示,只是回家顺道载客,但执法人员在附近观察很久发现,车主与附近拉客的车主都认识。车上乘客也承认是准备打“黑车”去市区。
执法人员现场执法,附近很多“黑车”看到形势不对,纷纷驾车离开。
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些‘黑车’司机一看到我们就纷纷离开,我们抓不到他们搭客的证据,就没法进行查处。”
昨日13时30分,记者又跟随执法人员来到“黑车”聚集的呼和浩特火车东站。进入站口看到,一个车主放下乘客后收了钱准备离开,执法人员当即将车主拦下。该车主表示,只是送亲戚来车站,而车上一位乘客也随即表示:“他是我们家亲戚,今天送我来车站坐车,不是‘黑车’”,但执法人员问及对方姓名时,该乘客尴尬表示不清楚,随后拿着行李匆匆离去。
记者同样在查处中看到,原本停着30多辆车的出站口,在执法人员的查处过程中所剩无几。
执法人员表示:“这些人早就把执法人员记熟了,即使穿便装也认识”。但长期的执法,工作人员已摸索到了“黑车”的“套路”,沿路查处了多辆“黑车”。
乘客打“黑车”图便宜
采访中,一位打“黑车”的学生告诉记者,打“黑车”是因为比出租车便宜。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一些在火车东站载客的出租车载客不按计价器收费,而是自己随意定价。
得知此情况,执法人员对出站口已经载客但并未按下计价显示器的出租车进行了检查,一位不按计价器收费的出租车司机被查获后表示,“黑车”太多,生意不好做。
截至昨日16时,呼和浩特市运管局第三稽查分局的工作人员共查处“黑车”12辆,其牌号分别为:蒙AW3539、蒙AM3263、蒙AGS758、蒙A7F873、蒙A5M251、蒙A0K170、蒙AX7851、蒙AEP535、蒙ACG277、蒙A6A316、蒙A1P973、蒙AAM581。
呼和浩特市运管局第三稽查分局副局长张新路表示,“在查处‘黑车’过程中,又发现了一些问题,包括出租车的违章行为,希望出租车司机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呼和浩特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中明文规定,出租车司机拼车、拒载及不打表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也提醒抱有侥幸心理的‘黑车’车主,‘黑车’在扰乱客运市场的同时,也给乘客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也呼吁广大市民,拒坐‘黑车’,乘坐正规出租车,在遇到出租车有违章行为时,可以直接拨打96155投诉热线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据记者了解,被查处“黑车”会按照《呼和浩特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的规定,将予以5000—20000元的罚款处罚;对于出租车的拼客、拒载、不打表等不文明经营行为,将予以1000元的罚款处罚,并勒令其停业15天。
记者举报遇“踢皮球”
“到南茶坊,走吧,30元一个人。”“黑出租”车司机对一名乘客说。
昨日上午,在记者随运管稽查人员现场“查车”的同时,本报派出一路记者前往呼和浩特火车站附近暗访发现,“黑出租”依然存在。
记者看到,这些“黑出租”司机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在等待乘客的时候,他们就站在一起闲聊,看到乘客多时,司机们开始边走边吆喝“师大、农大、内大、东站。”
昨日10时36分,记者向运政投诉热线96155举报,工号155客服代表记录后,当记者追问“黑出租”是否查处时,该客服代表说,会查。
11时06分,记者再次拨通96155运政投诉热线,询问之前举报的情况是否有工作人员来查时,告诉了记者运管局稽查三分局的电话,让记者直接拨打运管局稽查三分局的电话。
11时13分,记者拨通了运管局稽查三分局的电话将情况说明后,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让记者拨打96155,当记者告诉是96155工作人员让打运管局稽查三分局的电话时,该工作人员迟疑了一会儿后,将情况记录,并表示“黑出租”是归运管局稽查三分局查处。但从记者拨打第一个举报电话直到记者离开时近1个小时,火车站“黑出租”依然来来往往,记者也没有看到运管工作人员的身影。(记者 师晓菲 陈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