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发展论坛“8337”理论思考】对内蒙古发展定位的认识
 

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

  在充分考虑我区发展条件和基础上,自治区党委结合中央对我区的要求,坚持继承与创新兼顾、指导和操作并重原则,提出八个发展定位,即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八个发展定位,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定位背景:落实精神,认识区情

  (—)十八大精神和国务院21号文件精神的具体表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这对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道路,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建设美丽内蒙古,具有重大现实和指导意义。八个发展定位,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了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精神,“五个基地”属于经济建设范畴,安全稳定屏障属于政治、社会建设范畴,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属于文化建设范畴,生态安全屏障属于生态文明建设范畴。

  国务院21号文件将我区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明确了我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定位。这些战略定位归纳性和概括性非常强,贯彻落实好战略定位精神,需要进一步具体化。自治区党委把握重点,明确思路,逐一细化。具体把“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细化为“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国家重要的新型化工基地”细化为“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细化为“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细化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调整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增加了“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这些细化的发展定位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便于组织实施。

  (二)我区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客观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区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发展进入以能源工业快速发展为特征的高速增长期,生产总值增速连续8年全国第一。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因为我们牢牢抓住国家进入以能源重化工产业发展为主的阶段后,对能矿资源需求急剧上升的战略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的过渡和转换,国家对能源需求逐步下降,我区能源工业告别井喷式增长,能源工业超高速增长时代基本结束,以能源工业为单一增长动力的我区经济增长格局面临着经济增速下降的问题。

  客观形势的变化要求我区在继续发挥好能源资源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广泛寻求新的增长动力,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区不仅煤炭资源丰富,而且其他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不仅地下资源丰富,而且地上资源也非常丰富;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而且人文、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八个发展定位既注重了能源的开发,又注重了其他具有比较优势资源的开发,通过全方位资源的开发,加快推进产业多元发展,形成我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三)自治区区情的现实反映

  我区资源富集优势明显,资源开发转化的发展路径是最好的选择。我区资源开发转化在能源领域具有绝对优势,能源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总量迅猛扩张。与此同时也形成路径依赖,处理不好会掉入资源诅咒陷阱。随着对区情认识的逐步深化,我们如何客观地分析看待区情,决定着我区未来发展的路径。八个发展定位是对区情的一次再认识和升华,很好地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的“单一发展路径”问题,实现了资源的全方位开发转化,特别是第一次把文化、历史等人文资源的开发上升到自治区以及国家的

  发展定位层面,进一步明确了其开发的重要性和发展路径,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重要选择

  新世纪以来,我区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2年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之后,预计明后年我区人均GDP水平将达到联合国规定的高收入经济体标准。在看到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我区也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长期偏重经济发展,忽视社会进步,经济腿长、社会腿短;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长期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持续下降,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突出;地区间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如果这些社会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影响到我区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上把社会建设放在应有的位置。八个发展定位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预见随着发展定位的落实,存在的上述问题将会得到逐步解决。

  2 定位意义:利益国家,惠及全区

  (—)对于国家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我国在发展中,人均占有资源水平较低,能源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能源资源来保障。这几年为了满足国内发展的需要,不得不花费大量的外汇进口国外资源,石油进口依赖度已超过美国,接近60%,进入不安全区间。再有,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煤炭消耗比重高,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国家出于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和节能减排的需要,必然会提高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比例;以煤为基,发展煤制烯烃、煤制醇醚、煤制天然气等新型清洁燃料,用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替代石油资源,达到优化能源结构的目标。我区能矿资源储量丰富,通过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和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可以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是有利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我区草原、森林和湿地面积居全国之首,生态状况将直接关系到东北和华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生态地位对于国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但我区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经过多年保护和治理,生态总体恶化趋势趋缓、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但生态脆弱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生态保护建设任务任重道远。我区提出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就是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探索建立体现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进而保护建设好我区的生态环境,为全国的生态安全作出较大贡献。

  三是有利于形成合理产业布局。目前我国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能源重化工产业大多数布局在空间狭小、人口稠密的东部地区,已使东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不堪重负。近期北京、华北、华中等地区连续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与这种不合理产业布局高度相关。再有,现行产业布局中资源和市场脱节,导致资源长距离运输、电力长距离输送,既造成资源浪费,又造成环境污染,还人为推高经济运行成本。我区提出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区资源、能源、区位和环境容量等优势,促进国家加快实施重化工业“西移”战略,在我区建设能源密集型产业示范区,这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我国合理的产业布局意义重大。

  四是有利于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长期以来,我国对外开放重心在沿海地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我国必须更加深入参与世界分工和国家经济合作,加快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十八大明确提出:“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更加突出了沿边开放。我国对俄罗斯和蒙古经贸深化合作潜力巨大,发展活力需进一步释放。我区提出建设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就是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扩大对外经贸合作,深化宽领域多层次交流,加快我区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构筑起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的沿边经济带。

  五是有利于保障北疆安全稳定。我区是祖国的“北大门”和首都的“护城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多年来我区保持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良好局面,对强边固放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区提出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就是要全力维护民族团结,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保证社会和谐稳定,为我国重构地缘政治格局、实现兴边富民、筑牢北方安全稳定屏障作出贡献。

  (二)对于自治区的意义

  新世纪以来,我区依托资源丰富优势,抓住我国能源需求扩张的机遇,利用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政策,强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全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是,我区欠发达的区情没有改变,发展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矛盾仍然突出。通过建设“五个基地”,积极推动我区资源型产业向大规模、长链条、深加工、高效益转换,促进我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和支柱产业多元化,对于我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形成自主增长机制,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魏佩 ]

关爱留守儿童安全
哥儿们,太危险了!
秀球技
整治大货车
蒙古族皮画:艺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欢度巴斯克节
生态和美引来更多候鸟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