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人物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最美中国人·草原儿女】“界河上的活航标”刘长旺
 

  刘长旺今年38岁,在部队已经度过了19个春秋。在66423部队73分队奇乾艇组担任艇长10多年来,他累计巡逻航行20多万公里,熟悉掌握了近千公里中俄界河的航道情况,练就了全管段全天候航行能力,被誉为“界河上的活航标”。

  刚到水兵中队时,只有初中学历的刘长旺根本看不懂复杂的机电图纸。他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机电知识,经常把柴油机结构图复印下来揣在兜里,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瞄一眼。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反复向艇长和技术员请教。刘长旺先后自学了《机械制图》、《微机入门》等10多种理论书籍。2011年,大队配发了自动化、信息化水平都很高的两种新型船艇,刘长旺整天钻在船艇里对照说明书钻研,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厂家技术人员求教,不到两个月就摸清了两种新型船艇的基本性能和驾驶技能,成为能熟练驾驭3种船艇的艇长。

  刘长旺把自己的人生坐标牢牢地“铆”在了船艇事业上。战士们都说船艇是他不会说话的“爱人”。有人曾劝他说:“你搞船艇搞了十来年了,一天到晚满身油污,落得满身是病,换个岗位吧。”可他却开玩笑说:“要让我和船艇‘离婚’,那可没门,除非我脱下军装,离开部队。”

  2009年,为完成大队交给的编写《船艇装备操作使用人员“四会”手册》任务,刘长旺利用3个月时间,查阅了100多万字的专业资料,向院校20余名专家教授和其他船艇部队的老教练员请教,组织大队船艇技术骨干召开座谈会10余次。他爬机舱、钻管道、做实验、搞演练,反复论证修改,掌握了船艇性能的第一手资料,最终高标准地完成了编写巡逻艇、50吨浅水运油船、10吨浅水运输船和交通艇等4种船艇操作使用人员“四会”手册的任务,顺利通过了军区装备部专家的验收,为船艇部队单装保养和维护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2011年,内蒙古军区从沈阳军区接收代管管段的界河守卫任务,水兵中队需要临时成立恩和哈达艇组。面对界河航道情况复杂陌生、新建艇组难度较大的实际,刘长旺主动请缨担任艇组首任艇长。没有营房,他们就搭建起临时帐篷;没有营院,就肩挑背扛自己修。在保障困难、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他带领6个战士坚守在艇组近5个月,圆满完成了保障总部、军区各级首长视察的任务,受到了各级首长的一致好评。

  从军19年来,刘长旺获得了多项荣誉。他所带艇组3次被总后勤部、北京军区、内蒙古军区评为“红旗艇组”。他先后参加了3项船艇技术革新试验,其中2项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2010年7月,他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二等奖。(记者 苏永生 通讯员 贺志国)

[责任编辑 赵静 ]

关爱留守儿童安全
哥儿们,太危险了!
秀球技
整治大货车
蒙古族皮画:艺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欢度巴斯克节
生态和美引来更多候鸟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