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人物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寻找最美内蒙古人】马博士和他的水果玉米
 

  5月的乌加河镇,绿意已浓。房屋、田地、水渠,在远处静逸的阴山映衬下,像是一幅色彩清新的田园风景画。

  5月10日一大早,马瑞强起床后,简单梳洗了一把,就急匆匆地赶往他的水果玉米种植基地。2010年,他从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学博士毕业后,选择了回乡创业,选择了河套平原。不久后,“马瑞强水果玉米专业合作社”诞生了。

  马瑞强对镇子上的情况了如指掌,一个上午电话不断,一会儿是九套圪蛋的经纪人刘建明,一会儿是同进湾的经纪人刘玉柱。“这个猴小子有主意,这两年发展得还算可以,可是过程很难。”马瑞强的妈妈李玉凤告诉记者。她也是马瑞强的经纪人之一。

  马瑞强对“创业难”这一说法并不在意,憨厚地笑着说:“嘿嘿,我从小生活在河套,离不开土地,我的专业和河套的发展对口,辞掉北京的工作并不觉得可惜。在这里呆久了,你也会喜欢上这里的一切。”

  马瑞强随身带着个平板电脑,试验田、每一个种植基地的情况都得拍下来,有问题就和经纪人、北京的师兄一起研究。到了镇里的场疙蛋时,已经是中午11点了。经纪人全宏喜家的院落拾掇得干干净净,媳妇儿正在锅台旁做饭。马瑞强坐下抽了支烟,记了记情况,站起身要走时,全宏喜赶忙过来留他吃饭:“别走了,要嫌捏饺子慢,咱们就吃烩菜。”

  马瑞强说,这在过去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儿,“当初是我求他们种,现在反过来了。刚回来的时候,推广‘水果玉米’难度很大,没有几个农户能接受。今年是第3年,合作社已增加到500多户,种植面积扩展到5000亩,每亩能给农户增收200元到300元。这就是科技的甜头。”马瑞强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记者郎俊琴)

[责任编辑 魏佩 ]

同局通办
向日葵宝贝
山里传来读书声
关爱留守儿童安全
哥儿们,太危险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220多项成果
大货“敞篷”行千里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