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信任、党和政府的支持,激发了我办好幼儿园的使命感,我愿意为此倾注全部心血。”在挂有一面面锦旗的二连浩特市新星幼儿园办公室,园长李翠兰向记者讲起了她白手起家、20多年苦心经营新星幼儿园的故事。
1992年,开放的二连浩特市人口骤然集聚,口岸幼儿入托入学难现象凸显。怀着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李翠兰辞掉百货商场的工作,创办了二连浩特市首家民办幼儿园———新星幼儿园。她把住房腾出来给孩子们做教室,一家三口蜗居在不到15平方米的小屋子里,用省吃俭用积攒的2000元置办图书、玩具。每天凌晨4点,她准时起床与炊事员一起为孩子们准备早餐。有的家长因昼夜倒班不能按时接送孩子,李翠兰陪伴留宿幼儿是常有的事儿。
“每天都提心吊胆的,生怕哪个环节出现疏漏。”
李翠兰亲自到市场采购肉、蛋、菜、奶,确保食品安全。每逢冬季,她总是提前找供暖企业协调,让孩子们温暖过冬。幼儿园门口的小路雨天泥泞不堪,她协调有关部门硬化了小路。她自筹资金购买了4辆校车,帮助家长解决接送难题。这些年来,幼儿园的收入除去日常开销和教师工资外,全部用于房屋扩建、购买设施设备。目前,该园教学活动场所已从过去的70平方米发展到3100平方米,入园儿童由40人增至800余人,教职工从3人扩充到56人。
“我们建立了20多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园,让制度覆盖幼儿园的每项工作。”李翠兰说。她采取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定期举办技能比赛、观摩比赛和游戏活动,挖掘教师的潜能,先后派出20多人到北京、呼和浩特等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她还探索游戏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掌握知识、学会做事、锻练体能。
李翠兰一直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2000年,她为25名受灾家庭幼儿免收入托费。2008年,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5500多元,给予34名智障、残疾儿。(记者辛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