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媒体文萃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垃圾之殇之餐厨垃圾】餐厨垃圾应该去哪?
 

  形成收运处理一条龙管理模式

  餐厨垃圾处理生产线投产后,如何保证企业能收上来垃圾?如何杜绝餐厨垃圾的其他非正规流向渠道?最近,刘文林正在撰写《呼和浩特市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置管理办法》的细则,使《办法》更具操作性,对上述问题他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

  首先,从源头上杜绝餐厨垃圾的乱排放。要求餐饮企业必须与特许处理企业签订《餐厨废弃物集中回收协议书》,禁止餐饮企业私自处置餐厨垃圾。这一项工作主要需要依托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来抓。对于未签订《餐厨废弃物集中回收协议书》的新老餐饮企业,不予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或不予通过《餐饮服务许可证》年度审验。这便是所谓的前置审批。其实,特许处理企业关于收不上垃圾的担忧不无道理:去年10月份及今年5月份,呼和浩特市京城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的餐厨废弃物处理生产线做过两次试运行,收集难是个让企业头疼不已的问题。公司副总经理蔡力群对此很无奈:“试运行本打算是连续运行几日,每日处理6吨垃圾,因为我们的生产线只有至少收集够6吨才能运行。但收集遇到了大问题,由于大多数餐饮单位都跟一些大小养殖户达成了收集共识,还产生了收集费用,所以我们要无偿收集人家的垃圾当然都不乐意给。我们只能让各区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一起做工作,就这样几路人马从早收到晚,4天才收上来6吨垃圾。如果不采取一些措施,投产后生产线将遭遇严重‘吃不饱’的情况。”

  其次,严厉打击无资质收集人员。餐饮单位不愿意让特许企业无偿收集垃圾,是因为他们与其他无资质收集人员有利益链。一定要打破这个利益链,严厉打击惩处无资质收集人员,让餐饮单位除特许企业外再无它处可排放垃圾。这样,特许企业的收集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再次,餐厨垃圾处理不应只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多部门协作才能把这件事管好。如,在《餐厨废弃物集中回收协议书》的签订中,涉及工商及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在打击无资质收集人员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交管及公安等执法部门。目前,在国内餐厨垃圾处理最先进的城市西宁,就明确由9个部门负责规范管理餐厨垃圾的处理。

  呼和浩特市环保局分管餐厨垃圾工作的副调研员柴栓晓说:“将来餐厨废弃物处理生产线一期150吨/日的处理能力饱和后,还将启动二期建设,达到300吨/日的处理能力。待市区的餐厨垃圾处理规范后,也要逐步向旗县延伸。”

  废油脂处理模式已步入全国前列

  5月27日中午2点多,记者来到位于金桥开发区的呼和浩特市联发废油脂有限公司,厂区院内摆满了大油桶,公司经理王印告诉记者,这些一部分是已炼制好的油,一部分是无需再炼制的、反复使用过的“老油”。走进废油脂炼制车间,工人正在冒着热气的机器前加紧炼制着。王印介绍,公司平均一天收集5吨废油脂,炼制十几大桶油。这些处理过的油大多销往河北、天津等地,作为肥皂、增塑剂等化工原料。王印感慨:“这才是真正让地沟油变废为宝,来自它该来的地方,去向它该去的地方。”。

  呼和浩特市联发废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是目前呼市市区唯一一家特许处理废油脂的公司,另外一家获得特许经营许可证的呼和浩特市联营废油脂再生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收集处理旗县的废油脂。多年前,呼市废油脂处理也曾让人挠头,6、7家炼制“地沟油”的小作坊争抢全市的废油脂,秩序混乱。2006年,呼市出台了国内第一部规范废弃食用油脂(地沟油)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一一《呼和浩特市废弃食用油脂管理条例》,并于2007年成立了呼和浩特市废油脂管理办公室。

  多年来,呼市已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先进的废油脂处理模式,引来国内一些其他城市前来“取经”。具体包括:制定了统一收集、集中加工处置的管理原则,打防并举、疏堵结合的工作方针。逐步形成了针对排放单位制定的废油脂集中收集协议制度,针对收集、加工单位制定的台账登记制度、生产月报制度、持证清收制度、去向审批制度及回执管理制度。同时,设立有奖举报热线,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管理的良性机制。多措并举有效封堵了地沟油的再次“上桌”。

  据了解,废油脂是一种具有较高资源利用价值的化工原料,它可以用于生产无磷洗衣粉、制备生物破乳剂等,制备生物柴油是废油脂回收利用研究最集中的一个领域。但目前呼市确定的两家特许经营企业,都还不具备对其深加工的能力。不过,这个想法已经付诸实施:呼和浩特市联发废油脂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正在距现有厂房不远处建设一个占地10亩左右的大厂区,将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对废油脂进行深加工,使废油脂实现就地转化。据王印介绍,今年将完成厂房建设。

[责任编辑 于鑫 ]

让爱常驻每一位孩...
献爱心
留守老人
同局通办
向日葵宝贝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收到新书啦!
220多项成果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